今年1月,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規模延續下降趨勢,收益率更高、可靈活申贖的固收類理財產品受青睞,如日開型固收類理財產品。有銀行人士表示,目前主要通過代銷日開型固收類理財產品滿足投資者對高流動性的需求,而非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這一現象的背后是,2024年債券市場的強勁表現推動固收類理財產品實現可觀收益,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則受多重因素影響,收益率持續走低。
在利率下行的市場環境下,多家理財公司表示,2025年將重點發力“固收+”類理財產品,探索具有更高收益率的投資渠道。
現管類理財產品規模下降
“我買的銀行寶寶類理財產品,已經連續幾天收益率為零了。”安徽的理財投資者小科說。浙江的理財投資者小葉也表示:“我投入了十幾萬元本金,以前一天還能有十幾塊錢的收益,現在連五塊錢都得不到。”
面對收益率持續走低,許多原本青睞銀行寶寶類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開始調整策略。“我對資金的安全性要求比較高,以前圖省事,用大部分資金購買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收益率還不錯,支取也方便。但現在,我準備把這些錢轉向收益率更高的短期結構性存款,收益率高的時候能接近3%,低的時候也能超過1%。我計劃只留少部分資金配置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以備日常支取。”小葉說。
北京白領小安則采取了另一種策略。她將大部分資金從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轉向了短期限的純固收類理財產品和“固收+”類理財產品。“這兩類產品收益率更高,尤其是‘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3%,而且風險等級基本屬于中低水平。”小安解釋道。
這一現象也體現在理財產品規模的結構性變化上。根據中信證券研究所數據,今年1月,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規模減少近2000億元。然而,銀行理財產品整體規模小幅增加500億元,增量主要來自純固收類理財產品與“固收+”類理財產品。
光大理財固收部副總經理滕飛告訴記者,其管理的一只“固收+”理財產品陽光金增利樂享日開1號(180天最低持有)今年以來規模增加超10億元,目前總規模接近30億元。
事實上,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規模下降的趨勢在2024年就已顯現。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存續規模7.3萬億元,較2023年末下降1.24萬億元。相比之下,2024年固收類理財產品(不包含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規模增加4.57萬億元,達到21.85萬億元。
在固收類理財產品中,運作期限在1個月內的最短持有期型和每日開放型產品(統稱為可靈活申贖的類現金管理理財產品)成為總體規模增長的主力軍。根據華西證券研究所測算,2024年這類可靈活申贖的類現金管理理財產品規模增加約4.9萬億元。
某城商行人士表示,相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該行更青睞日開型固收類理財產品,目前主要通過代銷理財公司的日開型固收類理財產品來滿足客戶對高流動性產品的需求。
收益率差距驅動“此消彼長”
在業內人士看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規模下降、固收類理財產品規模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兩者收益率差距明顯。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今年1月,理財公司存續的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不含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平均為2.77%,環比下降1.58個百分點;近1年年化收益率平均為2.95%,環比下降0.13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全市場存續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65%,環比下降0.02個百分點;近1年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85%,環比下降0.07個百分點。
“2024年債券市場表現強勁,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可觀;受禁止手工補息、非銀同業存款利率自律倡議落地等因素影響,配置大量存款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收益率有所下降,導致兩者展示的收益率差距拉大。”某股份行理財公司人士說,當前,固收類理財產品普遍重點展示近1年或近幾個月的年化收益率,許多產品的各期限年化收益率仍超過3%;相比之下,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則主要展示7日年化收益率,多數產品7日年化收益率低于2%。
此外,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今年春節恰逢1月末,可靈活申贖的理財產品等存款替代產品,尤其是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由于節前取現需求增大面臨規模下行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與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類似,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也呈下行趨勢,規模卻未出現大幅下滑。根據華創證券研究所數據,截至2024年末,貨幣市場基金規模已增加至13.6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在上述某股份行理財公司人士看來,這主要得益于貨幣市場基金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具有較強的渠道優勢。
此外,天風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孫彬彬認為,部分貨幣市場基金采取“杠桿-資本利得策略”,以增厚收益,對比資金拆放、同業存款等資產,貨幣市場基金仍具備配置價值,因此理財公司等機構減配同業存款,增配貨幣市場基金。
重點發力“固收+”
2025年,多家理財公司將“固收+”類理財產品作為重點發力方向。
招銀理財總裁鐘文岳表示,2025年將通過積極布局“固收+”產品豐富國內資產投資品類,更多關注符合絕對收益目標、資產價格波動相對穩定或分紅率較高的資產;把握海外市場投資機遇,加大對部分收益表現較好品種的投資力度等方式,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
“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固收+’類理財產品能取得相對較高的收益率,是近期該類理財產品受投資者歡迎的主要原因。”某理財公司人士表示,“固收+”類理財產品基于多元化配置理念,以固收類資產為基礎構建安全墊,同時輔以權益類資產、黃金相關衍生品等增強收益。
明明也表達了類似看法。他認為,近年來,我國利率下行導致傳統固定收益類資產收益率下降,存款利率和債券到期收益率普遍走低,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滑。為維持產品競爭力,理財機構需要尋找更高收益率的投資渠道,這使得“固收+”類理財產品重新成為市場焦點。未來,理財機構將更加注重多元化投資,通過權益、期權、委外等途徑增厚收益。
政策層面也為“固收+”類理財產品注入新的增長動能。2024年發布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理財資金參與權益市場。隨著權益市場活躍度的提升,投資者對含權類“固收+”理財產品的需求有望進一步增長。
今年1月,中央金融辦等六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允許銀行理財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光大理財表示,未來將研究發行“+定增策略”的長期限(18個月以上)公募類“固收+”理財產品。平安理財表示,未來將加大多資產、多策略產品創設力度,同時強化對權益類資產投研能力的差異化建設,結合定增、舉牌等政策安排,探索投資方向。
事實上,理財公司已在“固收+”領域進行了多方面探索。例如,招銀理財推出“全+福”多資產多策略理財品牌,包括“價值+”“紅利+”“全球+”“量化+”“黃金+”“多元+”“債券+”“結構+”等系列產品。
理財市場規模有望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2025年理財市場規模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明明認為,1月理財產品規模增長承壓僅是短期現象,隨著春節取現的短期影響消退,理財產品規模增速有望進一步提升。
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郁分析稱,2025年推動理財產品規模增長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盡管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但其收益率相對存款等資產仍具備一定競爭力,部分對公存款資金可能逐步流入理財市場;另一方面,“收盤價估值法”遭整改后釋放的浮盈,或成為穩定理財產品凈值曲線的安全墊。自2022年12月以來,理財公司大幅增配交易所私募債,積累了一定的浮盈,如果未來理財公司能夠定期或擇機釋放這部分浮盈,將有利于理財產品收益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實現穩中有升,從而推動理財產品規模增長。
然而,2025年理財市場也面臨一些挑戰。天風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孫彬彬表示,一方面,公募基金對理財市場構成競爭壓力,盡管理財公司具有強大的渠道優勢和穩定的客戶群體,但公募基金通過互聯網渠道快速擴張,對理財公司形成了一定的沖擊;另一方面,當前利率中樞不斷下移,票息保護明顯不足,加之2025年資本利得存在不確定性,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進一步走低。此外,理財公司被要求不得通過收盤價估值、平滑估值或自建估值模型等方式人為熨平產品凈值波動,加之禁止手工補息、規范同業存款等手段的實施,這些因素可能導致2025年理財產品凈值波動有所加大。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9-66726-0.html銀行寶寶類理財規模大降 活錢流向何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