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鄭皆連院士堅定的科學執(zhí)言,‘世界第一拱’極有可能與我們擦肩而過。”這是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教授陳正多年前說的一句話。如今它出現(xiàn)于正在廣西科技館展出的“拳拳匠心拱橋人生——鄭皆連院士科創(chuàng)成就展”展板上。
理解這句話,要從平南三橋說起。
2017年,廣西計劃建設平南三橋。這座橋要跨越潯江,橋址北岸的拱座區(qū)域包括粉質(zhì)黏土層和強透水卵石層,地質(zhì)條件復雜。南岸基巖裸露,一般不宜建拱橋。初步設計只有懸索橋、斜拉橋兩種建橋方案。
參與初步設計討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教授鄭皆連提出,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工程技術手段穿過北岸覆蓋層,應該將鋼管混凝土拱橋也列入備選方案。
“對比結果顯示,第一,拱橋剛度會比懸索橋、斜拉橋大。第二,拱橋造價比懸索橋低9000萬元,比斜拉橋少3000萬元,且每年維護費比其他類型的橋少100多萬元。”鄭皆連說。
但相關審查單位專家對跨徑560米鋼管混凝土拱橋的施工安全性和造價有疑慮,所以否決了拱橋方案,均推薦了斜拉橋方案。
鄭皆連沒有就此放棄,他堅信拱橋方案是科學且經(jīng)濟的。為了保住拱橋方案,鄭皆連請求去北京向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匯報設計方案。
由于時間非常緊,到達北京的當晚,已經(jīng)76歲的鄭皆連不顧舟車勞頓,他拿起A4紙,依據(jù)自己提出的拱橋設計方案,寫下了滿滿三頁半的匯報提綱。在這份提綱里,他詳細闡釋了鋼管混凝土拱橋工程風險及造價風險可控的依據(jù)。
銀發(fā)皓首的鄭皆連還主動請戰(zhàn),出任大橋建設專家組組長,與參建各方共擔風險。最終,在鄭皆連的據(jù)理力爭下,平南三橋采用鋼管混凝土拱橋方案。
2018年,平南三橋正式開工建設。2020年12月28日,平南三橋正式建成通車,實現(xiàn)了施工過程零安全事故、質(zhì)量全優(yōu),竣工造價低于批準概算。
平南三橋主跨跨徑為560米,打破了朝天門長江大橋保持的世界紀錄,一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跨徑拱橋。
不僅如此,平南三橋還集成了多個首創(chuàng):首創(chuàng)“圓形地連墻+卵石層注漿加固”的拱橋復合基礎,把特大跨徑拱橋從巖石地區(qū)推廣到非巖地區(qū);首創(chuàng)自密實無收縮復合膨脹混凝土,解決了鋼管混凝土拱橋管內(nèi)混凝土收縮脫粘的難題……
在鄭皆連看來,讓科研走在前面,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腹內(nèi)有乾坤。多年建造大橋的工程經(jīng)驗,科學實用的橋梁設計理念,是他力排眾議提出平南三橋拱橋方案的底氣。
2024年2月1日,鄭皆連作為總設計師主持建造的天峨龍灘特大橋正式通車,這是世界首座跨徑超過600米的拱橋,成為新的“世界第一拱”。這座大橋還摘得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協(xié)會大跨公路與鐵路橋最高獎。
展望新的一年,83歲的鄭皆連說:“我將繼續(xù)致力于橋梁事業(yè)的研究與發(fā)展,撰寫天峨龍灘特大橋120萬字的總結以及我近60年從事拱橋事業(yè)的書籍,供后人參考。”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8-52-0.html鄭皆連院士:用“三頁半”建議成就“世界第一拱”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博主自發(fā)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葛墨林院士:忘我科研,樂在其中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