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佳英 廣州報道
對多數患者來說,福斯曼的倒閉消息如晴天霹靂,突如其來。
“廣州齊遇口腔門診部(福斯曼)總部出現經營困難,拖欠員工三個多月工資,員工催促多次未果……因單位長期拖欠房租而被解約,導致員工被拒之門外,無法回店復診患者。”2月7日,在廣州福斯曼門店進行正畸的患者收到了無法復診的消息。
緊接著,上海、成都、深圳、北京、廣州、武漢、西安等地的患者紛紛反映,福斯曼已倒閉,他們無法聯系到主治醫生,復診之路中斷。患者們驚訝地發現,上海漢中路店已大門緊閉,門上赫然貼著“福斯曼牙齒矯正中心—上海佳瑞口腔門診部有限公司,可能存在消費風險”的警方警示。
針對大批患者的安置問題,福斯曼提出了多個解決方案,例如患者支付原訂單總額的5%至10%費用給到新診所方。然而,也有患者對收費機構方信息未知、是否涉嫌詐騙等問題表示擔憂。目前,大多數患者的核心訴求為維權追責,挽回經濟損失;以及確保治療質量,同時要求福斯曼提供詳細的轉診相關協議信息,而非僅告知收費方案。
此次民營口腔醫院暴雷,導致近千人面臨費用與治療雙重壓力。
轉診方案仍未達成一致
“我現在佩戴的是金屬牙套,鋼絲狀的。但其中一側鋼絲已出現松動,急需復診。”一位福斯曼門店患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根據患者溝通群的統計結果,廣州已有超過200名患者受到影響。結合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情況,以及可能存在的未被統計到的患者,受影響的患者人數可能已超過千人。
員工正在積極爭取薪資,而患者則焦急地等待著退款和轉診方案的落實。
在福斯曼倒閉后,部分患者曾嘗試前往公立醫院和其他民營口腔醫院復診。然而,公立醫院往往拒絕接收二次矯正的患者,而部分民營口腔醫院則表現出明顯的排斥態度,要求患者重新制定治療方案甚至更換牙套。
為何拒收二次矯正患者?業內人士認為,不同醫生傾向的治療方案可能不同,對于接手醫生而言,由于不了解患者牙齒的原始情況,不敢貿然接手。此外,即使是進行到一半的病例,也需要被視為新病例來完成方案確定以及熟悉工作,這可能需要醫生投入更多的精力。
即使患者成功轉診,也仍需面對諸多手續問題。一位福斯曼合作的牙套廠商內部人士透露,以往所處理的患者轉診案例,主要集中于小型診所及醫生自營機構,其流程相對較為直接。
“患者需先找到合適的醫療機構,再在該機構內尋找愿意接手病例的醫生。在簽署協議后,由醫生聯系當地廠家代表,再由廠家與廠商總部對接人溝通,確保病例從原醫生賬號轉移至新醫生賬號。”上述人士表示,廠商生產的牙套通常是直接發往福斯曼,若涉及大規模病例轉移,整個流程頗為繁瑣。
針對大批患者的安置問題,福斯曼提出了多個解決方案。
2月12日,一份落款為上海口腔門診部有限公司的通知函聲明,已溝通確認正畸醫生可以完成后續治療計劃。但需要患者支付原訂單總額的5%~10%費用(根據患者診療階段而定)給到新的診所方,這部分費用包括了患者的后續正畸服務(包括了場地,耗材人工等費用)。如果患者同意此方案,在一周內將牙套資料遷移至新的診所,預計本月底之前可以恢復正常開始復診。
上海佳瑞口腔門診部有限公司發出的通知函
2月13日,一份漢中路店患者復診接受意向及聯系方式收集表出現,提供了三種復診收費方式供患者選擇。
其一為按次收費,每次復診100元/次,10次封底,復診10次后不再收取費用。保持器另算,可折扣。其二為按次付費,每次復診單獨付費;工作日復診200元/次,周末復診300元/次。其三為一次性付費,支付原訂單總額的5%~10%的費用(視診療階段確定)給到新診所方,完成后續復診治療(具體診療階段可到新診所方復診進行確認)。
上海漢中路店患者復診接受意向及聯系方式收集表
廣州、上海地區的多位患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大多數患者的費用介于2萬元至5萬元之間,尤其集中在2萬至3萬5千元區間,其中29800元的價位尤為常見。按方案三,患者需額外支付1490元至2980元給新診所。
有觀點認為,這種方式實際上是將患者低價轉賣給其他門診,而患者已支付的全部治療費用中有一部分將“付諸東流”。有患者進一步與福斯曼溝通得知,若上述方案都不接受,則需自行維權。
方案公布后,部分患者選擇接受,另有部分患者則懷有疑慮,在收費機構方信息未知等情況下,此類收費是否涉嫌詐騙。
上海地區患者葉文(化名)表示,擔憂這是詐騙行為。“如果真心誠意想解決問題,那應該是在相關部門的見證之下,新場地方、福斯曼老板、患者代表以及醫生坐下來談,簽署一份新協議,而不是現在我們只能被迫接受他給的條件。”
資金鏈斷裂跡象早有?
在福斯曼欠薪停診風波出現之前,市場已隱約浮現出該公司資金狀況趨緊的憂慮。
一位在廣州天河購書中心門店接受治療的患者小黃(化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以往定期接到的來自福斯曼工作人員的隨訪電話,在最近一個季度卻杳無音信。
更早之前,企查查的風險提示顯示,福斯曼面臨多起房屋租賃及裝飾裝修合同糾紛。
面對上海地區患者關于資金緊張的質疑,福斯曼上海一家門店的工作人員曾自信滿滿地宣稱,該門店效益最佳,即便其他城市門店陷入困境,上海門店也依然能夠“屹立不倒”。
然而,這一“屹立不倒”的承諾并未兌現。一份流傳的復診門診安排聲明顯示,福斯曼已將上海四家門診整體打包進行轉讓,其中漢中路店正在進行內部調整。
關于資金問題,福斯曼公司近期在聲明中透露,盡管在春節前成功簽署了一輪投資協議,但由于投資方未能履行后續注資義務,公司遭遇了資金鏈斷裂的問題,進而影響了部分門診的正常運營。
福斯曼創始人及關聯企業法人徐志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差不多還有幾天就能收尾解決完了,資金也放在一個安全的賬戶里給大家留著。(可以說),包括原有患者安置等問題,已經妥善地解決了90%,基本上是沒有太多(資金)缺口了。”
徐志巖自稱并多次強調,福斯曼是所有暴雷的企業或遇到問題的企業中,唯一一個積極尋求解決方案的。
就在員工面臨欠薪困境之時,福斯曼的多家門店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期間,仍持續接收新患者。隨著資金周轉問題的加劇,這部分已繳費患者的退款訴求變得愈發渺茫。
一位從事法律行業的漢中路店患者指出,若通過民事訴訟途徑維權,最多只能追責至實際收款方上海佳瑞口腔門診部有限公司及其關聯股東上海錦言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但這兩家公司疑似為空殼公司,即便贏得訴訟,執行判決時也可能會陷入無財產可供執行的尷尬境地。
徐志巖則表示:“(若想拿回來錢)很難,我只能說很難,因為公司資金鏈斷了,我也是被騙的。我投資協議已經簽了,歷時接近半年,原件也有,全部簽完了,具有法律效應的,還有違約責任的。(但)最后(投資機構)不投了。”
對于渴望追回欠款的患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噩耗。尤其,不乏患者在多方對比、精挑細選后,才選定了福斯曼。
多位患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選擇福斯曼的原因之一是信賴其主治醫生的專業能力。例如,上海某門店的醫生不僅擁有上海高校醫學院的學歷背景,還在知名公立醫院有過任職經歷。
一位家長分享稱,其13歲的孩子正在福斯曼接受青少年正畸矯正治療,他們最初選擇福斯曼,正是基于對該主治醫生專業背景的信賴。在治療過程中,“一位醫生負責到底”成為眾多患者的期待。
盡管患者得到了主治醫生的口頭承諾,但在相關文件中落實的卻是一條僅保證做好醫生更換銜接的“醫師責任制”。根據醫院醫療三級醫師負責制度,主治醫師應對住院醫師的診療工作負責,而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應對主治醫師的診療工作負責,確保醫療質量與安全。
該家長透露,知情同意書上的醫師責任制條款規定:為保證治療的連續性,診所實行單一醫師對單一患者負責制,但若遇到醫生離職、疾病、生育等不可抗力因素,診所將確保做好醫生的銜接工作,以充分保障治療的連續性,患者不得因此要求中斷治療進程。
醫師責任制條款內容
另一方面,福斯曼的工作人員還向患者做出了一系列承諾。例如,他們強調福斯曼作為全國連鎖品牌,能為患者提供無論身處何地的緊急醫療服務保障。若患者未來希望轉診至其他城市,僅需支付2000元的轉診費用。
同時,社交媒體上的廣告宣傳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眾多博主在抖音、B站、微博、小紅書等平臺為福斯曼進行宣傳。據了解,許多患者正是通過這些社交平臺了解到福斯曼,并在專業的口腔預約機構或博主推薦下選擇了該品牌。
找尋重塑信心之道
深陷信任危機的福斯曼,或已喪失患者的信賴基石。值得注意的是,口腔行業內價格體系的不透明,也進一步加深了患者的困惑與迷茫。
例如,上海市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于2023年7月對上海佳瑞口腔門診部有限公司做出行政處罰。企查查顯示,該公司在店內銷售“兒童早期矯治套餐”的口腔診療服務,包括掛號、口腔CT、涂氟防蛀、預防性矯治、阻斷性矯治、一階段治療和全階段治療等項目。其中,矯治項目又分為國產矯治器、進口矯治器等不同的材料矯治器治療選擇。但其門店價目表只標明了一種價格,并未對具體的項目和治療器材進行明碼標價,以供消費者參考了解。
被罰后,該門店隨即標示了具體項目及器材價格。然而,多位患者仍坦言,對于耗材差異及治療階段的價格明細知之甚少。
從整體定價策略以及具體定價角度來看,廠商內部人士指出,福斯曼采取的“低價引流”策略,使得其在提供相同治療方案時,費用僅為29800元,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4萬元。例如,根據參考資料,根管治療的費用一般在300元至1000元之間,而牙齒矯正價格從5000元至20000元不等,種植牙費用則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福斯曼的定價策略顯然低于這些治療項目的平均費用。
有觀點指出,民營口腔醫院面臨的營銷成本高昂,這不僅增加了資金鏈的風險,還可能導致行業內的重新洗牌。
在福斯曼背后的徐志巖,其實是一位創業老手。公開信息顯示,徐志巖先后切入餐飲、健身房、口腔正畸領域。其創辦的24小時智能健身品牌Liking Fit采用“直營合伙”加盟模式,完成B、C兩輪共計3.5億元融資。
被徐志巖挑中的口腔行業,也正處于發展期。根據《全球牙科市場增長趨勢2024—2030》報告,2023年全球牙科市場規模約為572.4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至1013.6億美元,2024年至2030年期間的年復合增長率為8.4%。另據企查查數據,近十年,我國口腔相關企業每年注冊量基本保持逐年增加趨勢。
其中,我國正畸市場規模達到了百億級別。平安證券研報指出,目前我國整機市場規模在250億元左右。長期來看,潛在空間可達到2000億元。20歲34歲成人正畸的市場空間約是5歲19歲青少年的1.44倍。
然而,融資環境已發生變化。《2024年全球醫療健康投融資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國內醫療健康產業一級市場共達成811筆融資交易,較2023年下降37.6%。同時,資金在向行業上游涌動。
動脈橙數據庫顯示,在口腔行業,2024年投融資一共發生13起,融資總額約9億元,而2023年共計27起融資事件,總額約17億元,近乎腰斬。同時,資本涌向口腔上游的趨勢已經持續三年,下游融資次數由2023年的7次降為1次。
此外,行業的商業邏輯也在發生轉變。有觀點認為,以往口腔機構的營收核心在于種植和正畸業務,商業模式更側重于營銷驅動,因此業務重心多放在吸引初診患者上。
口腔耗材集中采購政策的實施更是加劇了行業競爭。正畸集采在2022年10月由陜西省牽頭,聯合15個省(區、兵團)開展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品種范圍為獲得我國醫療器械注冊證的上市的托槽、無托槽隱形牙套、頰面管。集采結果顯示,平均降幅達43.23%,最高降幅達88%。
隨著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加之口腔耗材集中采購政策的實施,專注于常見病與多發病的治療,并提供長期的口腔健康管理服務,已成為業內普遍共識。在此背景下,部分下游口腔機構開始將業務重心轉向運營復診患者,通過提升患者忠誠度和消費頻次來獲取更為長期穩定的現金流。
德倫口腔董事長兼總裁黃維通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口腔耗材集采不僅促進了口腔醫療機構間的競爭,間接提升了行業整體服務水平,還通過降低高值耗材價格,減輕了患者的醫療負擔。同時,集采也對管理不善、服務質量差的機構施加了壓力,促使市場淘汰機制加速顯現。
在業內看來,口腔行業的發展亟須專業的管理人員和成熟的管理體系,當前最大的挑戰在于構建這一體系。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7-17490-0.html21調查 | 口腔連鎖福斯曼爆雷:員工爭取薪資,患者等待退款轉診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