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墨林在為本科生上課。南開大學供圖
人物小傳
葛墨林,1938年出生于北京,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長期從事理論物理研究,致力于研究“楊—米爾斯規范場”及其無窮維代數結構、“楊—巴克斯特系統”及其物理應用等,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等榮譽。
在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大樓——省身樓801辦公室,記者見到了87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墨林。高大清癯、談吐儒雅,這是葛墨林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一定要扎扎實實做學問,要在實際問題中找課題,發現重大需求背后的基礎科學問題。”已至耄耋之年,葛墨林仍思維清晰,關注著科技前沿,2023年才離開教學一線。然而,培育人才的擔子一刻也沒放下,他經常與同事、學生交流探討。
“家國情懷是一個科學家最亮的底色”
1956年,讀高三的葛墨林面臨人生抉擇。“當時學校老師找到我,說國家計劃加強蘭州大學物理系的力量。一聽是國家需要,我二話沒說就報考了。”葛墨林說,“家國情懷是一個科學家最亮的底色。”
高考后,葛墨林順利被蘭州大學物理系錄取,攻讀理論物理專業,并在研究生階段師從理論物理學家段一士。當時的條件很艱苦,但也沒有動搖他求知報國的信念。1979年11月,葛墨林與段一士合作完成了一篇理論物理論文——《SU(2)規范理論與N個磁單極運動體系的電動力學》,主要內容涉及“楊—米爾斯規范場”的拓撲性質,刊發在《中國科學》雜志上,獲得學界好評,并引起了數學家谷超豪的關注。在谷超豪的推薦下,葛墨林結識了物理學家楊振寧。
1980年,楊振寧邀請葛墨林前往他的研究所工作訪學。此后6年,葛墨林在楊振寧的幫助和指導下,潛心鉆研,進一步拓展了國際學術視野。“我主要研究數學物理的新方向:‘楊—米爾斯規范場’和‘楊—巴克斯特系統’。1986年,楊振寧先生推薦我到陳省身先生創辦的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室工作。”葛墨林說。自此,他開始了學術研究的新階段。
教書育人、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科研攻關、破解相關的技術難題,是葛墨林在工作中始終堅持的兩條主線。葛墨林說,南開求實奮斗的樸實學風,深深影響了他和學生們。“在南開,我從陳省身、母國光、胡國定等學者身上學到很多,對家國情懷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家國情懷,源于心底的一份至誠之心。“早年間的科研條件有限,但大家克服困難,努力拼搏。現在,條件好了,我們沒有理由不更加努力。”葛墨林說。
“無數個微小的累積,才讓‘從0到1’變得水到渠成”
“寧拙毋巧,寧樸毋華”,這是楊振寧2001年4月寫給葛墨林的贈言,葛墨林一直謹記于心。作為理論物理學家,他最初曾從事廣義相對論和粒子物理研究,在理論物理與數學物理,凝聚態理論、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規范場及統計物理的應用等領域均有所建樹。
如今,葛墨林主要致力于“楊—米爾斯規范場”及其無窮維代數結構、“楊—巴克斯特系統”及其物理應用等的研究,成就之一是發現“楊—米爾斯規范場”存在無窮維代數結構,并使得該方向成為一個重要分支領域。
葛墨林認為,以前的物理學以發現新規律為研究的主導,而21世紀則是以學科交叉為主導,因此要學會從交叉的細節處尋找突破口。
“‘從0到1’的跨越固然令人欣喜,但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定要腳踏實地,哪怕先從0.1的突破開始,穩扎穩打一樣可以做出重大成績。無數個微小的累積,才讓‘從0到1’變得水到渠成。”葛墨林說。
“要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研究道路”
一位位前輩學者的幫助讓葛墨林擁有了深厚的學術功底和開闊的國際視野,也讓他對教書育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學生學習的主導權在自己,老師更多的是要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研究道路。”葛墨林說。
葛墨林先后培養了38名碩士畢業生、32名博士畢業生,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已經成了業界專家,在各自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一些學生仍和葛墨林保持著密切聯系,還經常向他請教。
“30多年前,我就是葛教授的學生,他為我提供了很多研究方向方面的指導。我一直牢牢記著,他說,做科研要抓住重點。”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孫昌璞說,當年,在葛墨林的指導下,他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定位,并堅持至今。
2006年,葛墨林的學生、北京大學量子材料中心教授劉雄軍,聯合葛墨林和其他學者刊發了一篇引起學界關注的論文,證實量轉移機制的有效性面對內在的非線性的原子相互作用。在葛墨林看來,通過學術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把猜想變為現實,就是“活”的物理,是有生命力的物理。
對于今后的工作規劃,葛墨林說:“我現在主要做兩件事。一個是寫兩本書,一本關于‘楊—米爾斯規范場’領域,目前國內這方面的專業書籍很少;另一本是關于處理量子問題的數學方法。這兩本書難度適中,要讓相關專業的大學生都能看懂。另一件事是研究曲線坐標下的量子化問題,曲線坐標是個經典問題,如何量子化非常難,我想找到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來解決。”
盡管已年近九旬,葛墨林仍忘我工作、樂在其中。他笑言:“雖然每天都在工作,但有效工作時間還可以更長,我還得繼續努力。”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8-51-0.html葛墨林院士:忘我科研,樂在其中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