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濟南開了13年烘焙店的紀翔波加入“預付寶”一個多月了。他說:“消費者的儲值意愿增強了,作為商家也得到了更多實惠。”
何為“預付寶”?這是山東濟南的一個民生項目,是融合地方政府、銀行、信托等多方力量的一次合作。據了解,自該項目啟動以來,已入駐商戶1500余戶。
預付式消費,指的是大眾在諸如餐飲、教培、美容美發等領域通過儲值來消費,這種單用途的商業預付卡是當下較為常見的消費方式。然而,伴隨著預付式消費的火熱,問題也接踵而來。今年2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4年消費者投訴八個熱點中,其中之一就是預付式消費糾紛多發。在大力提振消費的當下,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至關重要。因此,如何讓消費者“放心花”,成為各方共同關注的話題。
破局者之一:信托公司參與其中
幾乎與濟南同步,成都武侯區的一個社區也落地了一單采用信托模式的預付費管理項目。該區的某教培機構通過在信托公司設立服務信托的方式管理消費者預付的培訓費。
據《金融時報》記者了解,上述兩單模式不盡相同,共同點是都有信托公司參與,且都運用了信托的隔離功能。
那么,信托在預付費管理中怎樣發揮作用?簡單說,在信托管理模式下,消費者預付款項存入信托公司在銀行開設的獨立信托財產專戶,資金的支出按實際消費劃轉給商家。一旦商家出現經營異常,可確保劃付至信托財產專戶的消費者的預付資金不受損失,真正實現預付資金的風險隔離和獨立安全。
“消費者通過預付款消費,不需要其在銀行開立信托賬戶,不會多一道手續。消費者只需要通過支付寶端掃碼,找到要消費的商家支付即可。消費者的預付資金不是直接進到商家賬戶,而是托管在銀行的信托賬戶內,由信托公司負責監管,按實際支出金額劃轉,從而保障資金安全。”國民信托“預付寶”項目團隊信托經理馬海洋說。
記者查詢發現,濟南當地的消費者在支付寶中打開“預付寶”,即可查詢接入的商家。目前,已有健身、寵物、休閑娛樂、教培、麗人、生活服務等多個商家類型入駐。
“信托行業在預付費領域的實踐已有十多年,從2013年中信信托探索旅游、殯葬等場景的消費開始,國通信托、國聯信托、蘇州信托、中航信托、外貿信托等信托公司陸續有項目落地。尤其是在2023年《關于規范信托公司信托業務分類的通知》正式發布實施以后,預付類資金服務信托成為一個正式的業務品種,信托公司的積極性顯著提高。”本報專家組成員、清華大學法學院金融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邢成說,“預付類領域的應用場景多樣,可以充分發揮信托的財產獨立、破產隔離、靈活分配等優勢。”
發揮“服務”功能:多個問題待解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超15家信托公司涉足預付費管理,且管理規模呈增長趨勢。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提及應發揮信托的“服務”功能,參與社會治理等領域。
在邢成看來,預付類資金服務信托是受監管鼓勵的信托公司的本源業務。相較而言,信托模式確有其獨特優勢。“比如銀行存管,如果商戶因各種原因被債權人申請銀行賬戶查封,這部分資金也會被查封,無法及時向消費者返還。履約保證保險曾被寄予厚望,但由于保費較高,導致商戶參與意愿不足。”邢成說,相比之下,信托賬戶具有風險隔離功能,即使商家破產,資金也不會列入清算財產;動態撥付機制既能約束商家服務品質,又能避免資金過度沉淀。
但現實中,信托公司做這類業務也有不少“煩惱”。
首先是認知鴻溝。“商家第一反應是‘你們要來管我的錢?’”馬海洋親歷過這樣的尷尬,“預付資金全部進入商戶賬戶內,商戶可以自主支配預付資金,預付資金一旦被監管起來,商戶則無法自主支配這部分資金。”
類似的認知問題在消費者端也同樣存在。有消費者表示,不知道信托與銀行存管的區別;還有消費者坦言,“看到信托,總覺得和理財有關,擔心資金被拿去投資。”
地方政府對信托制度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從監管層面看,單用途預付卡涉及行業眾多,全流程涉及多個行業主管部門、執法部門、監管部門等,存在規則不統一等問題。
其次是技術壁壘。一些信托公司業務人員表示,預付類資金服務信托業務每日計算處理海量交易信息,高度依賴信息系統,這就要求信托公司加大信息科技投入,保證數據處理及時、準確,信息系統高效、穩定。對信托公司來說,搭建系統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財物;對商家來說,客戶管理系統對接打通也很復雜,尤其是對于中大型商戶,需要做系統對接,用戶和商戶的體驗才會更好。
再次是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預付類資金服務信托需要依靠一定規模效應產生可觀收益,這就需要信托公司在今后創新預付類資金服務信托過程中,逐漸向規模化、規范化、制度化發展,特別要同相關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協同整合,把一些資金規模較大、涉及范圍廣泛的預付類資金以地方性法規或行業性規章的形式強制性加以規定,統籌通過預付類資金服務信托這種法律制度安排加以管理運用和處分。另外,按照現有法規規定,預付類資金服務信托在信保基金繳納、監管數據報送等方面需要與主動管理的資金信托執行同樣標準,一定程度增加了信托公司的運營成本,也亟待監管部門及時調整和完善相關政策規定,給予此類業務適當的政策傾斜和優惠。”邢成說。
各地積極行動:探索中模式不斷進化
多重難題之下,預付資金管理項目的推廣之路并不平坦。某頭部信托公司項目經理透露:“在沒有地方政府背書的情況下,我們接觸的商家80%直接拒絕。有的商家直言,除非有關部門強制,否則沒必要多花錢。”
馬海洋介紹,針對實踐中的問題,各方一直在探索解決方案,比如,針對商戶無法自主支配預付資金問題,濟南市場監督管理局通過保管銀行依法提供資金支持的方式破解商戶用款難、用款貴的問題,從而提高商戶入駐積極性。
記者注意到,除了信托這一金融工具逐漸進入公眾視野,預付資金管理還有銀行存管和保險保函模式。另外,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還有一些地方試點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等創新性資金管理模式。從全國各地的實踐來看,預付資金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
今年3月,北京市商務局網站發布《關于規范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消費服務的倡議書》,再次強調預收資金的備案問題;上海長寧區采用“公證提存”模式,也就是將消費者的預付資金交至公證處賬戶,以此管住資金因各種原因變相“逃跑”;2024年,“廣州市開辦企業一網通平臺”上線預付費經營填報選項,引導經營者落實保護消費者權益主體責任,努力實現預付式消費維權“關口前移”。
此外,各地對預付資金的存管比例、釋放規則也不同,缺乏統一規范,比如,有的地方要求留存40%預付金,有的采用階梯式釋放等。
“這些管理方式說明各地都在積極行動,開始關注預付費管理,但各地規則不同,對于商家來說可能存在不便。比如,我的3家西餅店都在濟南,直接用‘預付寶’就行了。但如果跨地區經營,就得對接各地的管理模式,系統接入可能會比較麻煩。”紀翔波說。
有業內人士呼吁,構建全國統一監管平臺,打通市場監管、稅務、征信系統。運用大數據建立商家“信用畫像”,動態調整存管比例。
有信托從業者表示,現有預付資金管理模式各有優劣,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相互之間更多是合作互補關系,而非競爭關系。希望能與更多合作伙伴探索生態共建模式,銀行、保險、信托各司其職,比如“信托+保險”混合模式,由信托負責過程監管,保險覆蓋極端風險。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9-66871-0.html積極入局求破局 信托能否成為預付費管理“放心之選”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