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 李佳英 廣州報道
“應加強開展心肌炎流行病學及易感人群的研究,為循證醫學提供依據,進一步提升我國心肌炎防治的整體水平。”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內科學系名譽主任汪道文在今年人大會議上呼吁加強心肌炎相關基礎研究,建立特色疾病AI數據庫,強化臨床培訓,提升全國救治水平。
據介紹,暴發性心肌炎尤為危險,患者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病死率高達50%,基層地區甚至可能高達80%至100%。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包括基層醫生診斷能力不足、缺乏關鍵醫療設備及藥物選擇受限等。
對此,汪道文提出了“四個極早”觀念,即極早識別、極早診斷、極早預判和極早救治,但目前心肌炎防治仍存在不足。例如,部分大型教學醫院存在診斷能力不足、治療方案執行不統一的問題;基層培訓依賴自發組織,基層醫生對疾病的認知不足。為推動“綜合救治方案”認知達成,建議成立國家級“暴發性心肌炎診斷和治療培訓中心”及“質量控制中心”,通過四級培訓網絡平衡救治能力差異。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內科學系名譽主任汪道文)
推動認知共識達成
南方財經:心肌炎或暴發性心肌炎的危害性有多大?
汪道文:心肌炎是一種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異?;蛩幬镆l的心肌炎癥性疾病,具有隱蔽性強、發病急驟、危害性高的特點。其中,暴發性心肌炎尤其危險,患者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病死率高達50%。
春節期間,我們收治了一名18歲的女大學生,她在感冒后病情迅速惡化,血壓急劇下降至零,生命垂危。經過緊急搶救,雖然最終成功挽救了她的生命,但其心功能仍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害。未來體力活動能力也可能受到限制,無法像正常人一樣進行高強度的體力活動。這只是一個案例,實際上,暴發性心肌炎的死亡率極高,尤其是在基層地區,死亡率可能高達80%至100%。這種疾病不僅對患者個人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
南方財經:基層地區暴發性心肌炎死亡率更高,具體原因是什么?
汪道文:一是基層醫生診斷能力不足,誤診為感冒或肺炎;二是缺乏體外膜肺氧合(ECMO)等設備,轉診效率低;三是藥物選擇受限,如丙球等關鍵藥物未納入基層醫保目錄。此外,患者就診延遲、對癥狀重視不足也是重要因素。
南方財經:為何提出對暴發性心肌炎要“極早識別、極早診斷、極早預判和極早救治”的“四個極早”觀念,目前在識別、診斷、預判、救治等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汪道文:目前在暴發性心肌炎的識別、診斷、預判和救治方面,確實還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識別上,許多醫生對暴發性心肌炎的認識不足,容易延誤病情。在診斷方面,雖然我們有了一些進步,但仍然需要更快速、更準確的診斷手段。預判方面,我們需要更科學的預測模型來評估患者的病情和發展趨勢。在救治上,藥物選擇和治療方法也還有待進一步優化。特別是基層醫院,由于醫療資源和技術的限制,對暴發性心肌炎的救治能力還有待提高。
但當前最大的挑戰仍是基層醫生對疾病的認知不足。許多患者初期癥狀類似感冒,但若治療無效或病情惡化,醫生若未能及時聯想到心肌炎并開展針對性檢查(如心電圖、肌鈣蛋白檢測),可能導致延誤。此外,部分大型教學醫院對診斷標準掌握不牢,治療方案執行不統一,導致救治成功率參差不齊。
南方財經:極早診斷需結合基因檢測、免疫組學等多維度數據,如何補充檢測方面的短板?
汪道文:我們正在研發快速診斷試劑盒,目標是實現床邊10~15分鐘出結果,特異性識別炎癥風暴標志物,輔助基層醫生快速判斷。同時,推動有效的診斷標志物篩查下沉,需國家層面統一技術標準和資金支持,建立區域性檢測中心,形成“基層初篩+上級復核”的協作模式。
針對“炎癥風暴眼”研發藥物
南方財經:在心肌炎及暴發性心肌炎的治療上,中西方的治療觀念和手段有哪些差異?
汪道文:西方傳統上更傾向于使用免疫抑制劑,他們的治療思路是通過抑制免疫反應來減輕炎癥。然而,我們的研究發現,這種疾病的核心在于固有免疫反應的過度激活,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炎癥,與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同,免疫抑制治療是有害的。
因此,我們主張使用免疫調節劑,如丙種球蛋白(丙球),它不僅能有效調節免疫反應,還能避免對淋巴細胞的過度抑制,這對于病毒感染的患者尤為重要。此外,我們在治療中更強調早期診斷和及時干預,通過循環支持等手段穩定患者病情,而不是單純依賴藥物提升血壓等指標。
南方財經:在心肌炎及暴發性心肌炎的藥物研發方面,目前面臨的主要瓶頸是什么?
汪道文:藥物研發的瓶頸主要是找到能夠精準干預疾病核心機制的靶點。對于暴發性心肌炎,其病理機制復雜,尤其是炎癥風暴的形成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我們需要找到炎癥風暴的“暴風眼”,即關鍵靶點,才能開發出更有效的藥物。目前我們正在篩選和研究一些新的藥物,希望通過綜合抗體等技術,精準地調節免疫反應,從而更有效地控制病情。目前針對“炎癥風暴眼”的單克隆抗體已進入臨床前研究,需突破安全性驗證和審批流程。
南方財經:您主編的學術專著為國際心血管醫學提供了“中國方案”,其核心特色是什么?
汪道文:“中國方案”的核心是“以生命支持為依托的綜合救治”,強調ECMO等設備的早期應用。暴發性心肌炎患者常因心源性休克迅速惡化,ECMO可替代心臟功能,為免疫調節治療爭取時間。與傳統升壓藥強心策略不同,我們通過循環支持降低心臟負荷,避免進一步損傷。
基于這一方案,我們不僅發表了世界首個專家共識,還在全國推廣,并升級為《中國成人暴發性心肌炎診斷和治療指南》。目前,我國暴發性心肌炎救治水平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將病死率從50%以上降至5%以下。
加強心肌炎流行病學相關研究
南方財經:如何通過四級培訓網絡平衡救治能力差異?推動基層掌握“綜合救治方案”的關鍵是什么?
汪道文:建議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成立國家級“暴發性心肌炎診斷和治療培訓中心”及“質量控制中心”,聯動地方,依托教學醫院組織開展培訓和調研工作。針對全國縣級及以上醫院的急診科(ICU)、心血管內科和內科醫生開展暴發性心肌炎診斷和治療培訓。
國家層面需建立分層培訓機制:三甲醫院聚焦技術創新,省級中心負責區域性帶教,市級強化實操演練,縣級主抓病例識別和轉診。關鍵是通過“病例討論會”模式,將復雜理論轉化為實際案例,結合遠程會診和補貼政策,激勵基層參與。例如,湖北省每月1~2次病例分享會,顯著提升了基層診斷信心。
南方財經:成立國家級質控中心與您此前建議的培訓體系有何異同?其核心突破點是什么?
汪道文:此前培訓以自發學術推廣為主,缺乏強制性和系統性。國家級質控中心的核心是“標準化”和“約束力”,通過制定診療規范、定期考核醫院救治能力,并納入醫保支付評價體系。這將確?;鶎俞t院執行統一方案,減少地區間療效差異。
南方財經:若ECMO操作簡化至“縣級醫院可掌握”,是否意味著設備操作門檻已降低?如何解決后續維護成本問題?
汪道文:技術門檻可通過標準化培訓降低,但設備維護需建立區域共享機制。例如,湖北省已形成“基層識別-上級支援”的聯動體系,縣級醫院發現疑似病例后,上級團隊可攜帶設備現場搶救或快速轉診。國家層面應推動設備采購補貼、維護基金和醫保覆蓋,減輕基層經濟負擔。
南方財經:您建議“開展心肌炎流行病學研究”,是基于當前哪些研究不足?應聚焦哪些方向?
汪道文:我國心肌炎基礎數據嚴重缺失,例如患病率、易感人群、地域差異等均無權威統計。首先,心肌炎的流行病學數據還不夠完善,缺乏大規模、長期的流行病學研究。其次,心肌炎的發病機制仍然不夠清晰,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來揭示。此外,心肌炎的預防和治療手段也有待進一步優化和創新。未來需從三方面突破:一是全國性流行病學調查,摸清發病人群特征;二是建立基因易感性數據庫,識別高危人群;三是追蹤病毒感染等環境因素與心肌炎暴發的關聯,進而為預防提供依據。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7-17597-0.html對話全國人大代表、華科同濟醫院教授汪道文:暴發性心肌炎死亡率極高,如何應對?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