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演藝之都”,“觀演”概念日益拓展,想看一出好戲,地標性大劇場早已不是唯一的選擇。重裝開張的老會館、改造一新的舊廠房、人流如織的熱商圈……星羅棋布的演藝新空間已成為北京舞臺的獨特風景。百花齊放的演藝新空間,正以其蓬勃生命力為“大戲看北京”注入更多時代內涵。
正乙祠戲樓上演沉浸式昆曲大戲《天官賜福》。記者方非 攝
首家“北京禮物·戲曲主題店”在吉祥大戲院開張。記者方非 攝
浸潤
演藝資源來到市民身邊
不久前,北京演出娛樂行業協會正式發布首批25家北京市級演藝新空間名單,元旦至春節假期,160余臺500余場演出及活動在這些演藝新空間密集登場。春光漸好,演藝新空間的舞臺愈發絢麗多彩:正乙祠戲樓和顏料會館登臺的傳統戲曲底蘊深厚,情韻悠長;77劇場帶來的沉浸式懸念作品《9號秘事》充滿驚奇反轉,持續熱演;在三里屯和五棵松的愛樂匯藝術空間,商場里的音樂會鬧中取靜,別有意趣。
何為“演藝新空間”?北京演出娛樂行業協會秘書長賈新輝介紹,演藝新空間是以演藝為主營業務的多業態融合、多功能協同的新型演出場所,在表演形式上突破鏡框式的舞臺空間局限,在經營模式上融合多元消費場景,以較強的消費帶動能力展現出發展的多樣性前景和強勁動力,正逐漸成為推動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東城、西城、朝陽、通州率先成為全市首批演藝新空間試點區,截至2024年,全市各區認定的演藝新空間已有79家,涵蓋傳統劇場、園區街區、文物古建等多種類型。
相比于傳統的大型劇場,布局分散的演藝新空間顯著實現了多層次的供需匹配,“這些新場所緩解了北京劇場和演藝資源分布集中的情況。”北京演出娛樂行業協會會長張海君說。
人口密集的望京地區,一度缺少劇場。2022年,開心麻花沉浸演藝新空間·花花世界在昆泰嘉瑞文化中心落成亮相,昔年專注于商務會議會展的場地,被演藝資源一舉盤活,成為全年演出場次可達約800場、“吃喝玩樂”全包圓的網紅地標。
美育的種子也隨演藝新空間的“生長”飄向城市更多角落。在位于五棵松萬達廣場的五棵松·愛樂匯藝術空間,北京交響樂團推出的“北交音樂空間”進駐這里的都市音樂廳,以更便利、更舒適的“姿態”,持續把專業院團的優質演出送到市民身邊。
探索
融合業態帶動多元消費
在向廣向深推動演藝資源惠及市民的同時,演藝新空間也以先鋒姿態持續向上向前,探索行業方向。
見證了一代代演員和觀眾成長的繁星戲劇村,早已是聞名遐邇的小劇場話劇“圣地”,當年,《奮不顧身的愛情》曾創下國內小劇場單輪演出192場的最高場次紀錄與連演7個月的最長駐演紀錄。坐落在前門地區的顏料會館游客盈門,北京演藝集團旗下9家院團攜沉浸式曲藝劇《南城記憶——“老門神”》、沉浸式北京曲劇《京城拍賣會》等作品長期駐演,讓這里成為一扇了解老北京風土人情的別樣窗口。77劇場是全景沉浸互動劇場“趙趕鵝”系列的“發祥地”,《大真探趙趕鵝》《大真探趙趕鵝2》連續兩年駐場,口碑、票房均獲佳績。
可靈活轉向的天然屬性,讓演藝空間擁有跨界聯動的更多可能,銜接并帶動多元業態成為其重要發展思路。77文創園運營總監潘鵬飛觀察到,每逢77劇場演出,園區內的餐飲消費都會被演出“紅利”明顯帶動。吉祥大戲院也是多元經營這條賽道上的領跑者。2024年,吉祥大戲院全年收入同比增長翻番,超額完成預定指標,考慮到它“藏身”于王府井商圈銀泰in88大廈7層,這些成績更顯得來之不易。
“戲院在7層,引流是個問題。”吉祥大戲院董事長富博洋說。吉祥大戲院以戲曲為立身之本,與北京京劇院、北方昆曲劇院等在京院團深度合作,推出連臺大戲穩固戲迷群體。而在此基礎上,戲院怎樣才能突破繭房、觸及更多人群?富博洋在苦思冥想中,從“老吉祥”留下的工商執照上尋得巧思。隨著時代變遷,原吉祥戲院經營范圍不僅囊括演出、咖啡廳、錄像廳,還能售賣服裝鞋帽,于是,延續著這份城市記憶,戲曲主題的咖啡飲品、演出閑暇的電影放映迅速落地,首家“北京禮物·戲曲主題店”也進駐戲院前廳,各類文創產品琳瑯滿目,店里熱銷的“金榜題名”原創冰箱貼、“粉墨登場”保溫杯、“五福臨門”擺件還上榜了2025年“北京禮物”年貨節“北京禮物帶回家”新春禮單。百年前,這家老北京內城第一座戲院名角云集,笑傲梨園;現如今,戲曲的靈感變換多樣形態,與當代生活同行。
扶植
多項政策精準解決痛點
蓬勃發展的演藝新空間,離不開設計藍圖的規劃支撐。2023年,《北京市建設“演藝之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年-2025年)》明確要求“打造布局優化、功能復合的演藝空間”,各方聚焦構建多集群協同發展的演藝空間格局,培育更多演藝新空間。近兩年,相關政策紛紛出臺,大力助推演藝新空間快速解決痛點,步入正軌。
位于城市副中心的雙益發演藝中心劇場,不久前剛剛迎來開年大戲《海底小縱隊在中國之遠古大冒險》。觀眾或許很難想象,幾年前,這方舞臺還是肉制品廠的加工車間。2017年,臺湖鋪外路上的“雙益發”拆下了肉制品廠招牌,變身臺湖演藝小鎮首家以打造演藝生態為核心的專業化區級文創園。2023年,雙益發國際文創園內雙益發演藝中心劇場、月光林地·愛劇場開幕運營。
曾經,因涉及場地的規劃性質、消防安全等合規性問題,對許多演藝新空間來說,取得商演資質是卡脖子的堵點。《通州區臺湖演藝小鎮營業性演出場所審批實施意見》的落地為演藝新空間帶來便利。在區委宣傳部指導支持下,從完成空間改造到通過該區6個部門聯合驗收,最終取得商演資質,雙益發演藝中心劇場、月光林地·愛劇場僅用時約3個月。2024年,兩座劇場約150場演出已覆蓋觀眾近6萬人次。下一步,通州區將發布實施《北京市通州區演藝新空間評審認定及扶持辦法(試行)》,繼續鼓勵培育演藝新空間、新業態,推進劇場群建設。
“要實現演藝新空間建設發展的良性循環,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設計。”在張海君看來,處于起步階段的演藝新空間,尤其需要相關機構“幫助他們站穩腳跟”。今年,全市累計認定的演藝新空間預計不少于100家。張海君認為,為這些新空間找到獨特的符號是未來發展的一大關鍵,“就像提起愛樂匯,我們會想到室內樂,提起吉祥大戲院,會想到戲曲,如果演藝新空間都套用一個模子,就模糊了特點,這個過程要靠運營團隊的努力,也需要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共同把脈問診,長期關注。”
記者 高倩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6-358-0.html演藝新空間釋放無限可能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十個勤天演唱會舞美遭質疑,官方發文否認抄襲并愿接受法律判定
下一篇:“最卷”春節檔“無爆款、不出圈”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