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飯圈”出現了一些新動向。圖/IC photo
近日,網傳某互聯網大廠高管的女兒多次“開盒”他人隱私。此事迅速成為網絡熱點。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有網友發帖稱,有未成年人在網上參與了對一位孕婦的“開盒”,實施了造謠、曝光工作單位并對其丈夫發去辱罵信息等非理性行為,而原因只是該孕婦發表了對某韓國明星的評論。有網友指認稱,參與“開盒”的未成年人為該互聯網大廠高管之女。
3月17日,針對網絡傳聞,該高管在微信朋友圈發文致歉:我深感愧疚,向所有受影響的朋友鄭重道歉。同時也懇請網友停止擴散相關內容,給未成年人改正和成長空間。
此次“開盒”事件的發生,說明網暴行為并沒有銷聲匿跡,而未成年女孩之所以“開盒”網暴他人,正是源于畸形的“飯圈”文化。
所謂“開盒”,又稱“人肉開盒”或“開盒掛人”,是一種網絡用語,指通過各種手段獲取他人的個人信息,如姓名、住址、電話、照片等,并在網上公開曝光他人的這些隱私信息。所以,雖然叫法上有所翻新,其本質上仍然是網絡暴力的一種。因此,其早已是相關部門打擊和整治的對象。
據報道,此次事件中,這名女孩是某韓國明星的粉絲,其之所以“開盒”網暴他人,是因為被網暴的這位網友對這名韓國女星發表了評論。也就是說,這名13歲女孩的“開盒”網暴行為,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偶像。據其父親所稱,其女兒把海外社群網站上的他人隱私信息發布在自己的賬號上,進而導致自己的個人信息也被曝光,引發大量負面言論擴散。
從此次事件可看出,當前“飯圈”出現了一些新動向,一是低齡化,二是國際化,再者,“開盒”網暴成為“飯圈”粉絲極端化的表現。
此前,有研究報告指出,我國未成年網民參加粉絲應援現象中,初中生群體是主要參與者,粉絲群體呈現低齡化趨勢。此次事件,還顯示“飯圈”粉絲活動出現了國際化動向。
另外,此次的“開盒”網暴行為,因為有“飯圈”背景,與傳統人肉搜索、網暴行為中的“獨狼”式個體不同。其曝光、擴散他人隱私信息也更為廣泛,影響更大,值得關注。
當然,也應看到,在此次事件中,涉事女孩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從情理上來看,未成年人犯錯,監護人應承擔主要責任。對于涉事未成年人,社會應給予其改正和成長空間。
這也提醒,“飯圈”亂象的治理,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父母等監護人應切實履行監護職責,呵護孩子健康成長。而職能部門、學校以及負有主體責任的互聯網平臺,應各負其責,多方共治,引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遠離“飯圈”亂象。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孩子雖然在國外,但是,家長如果還在國內工作,作為監護人的相關法律責任仍然不可推脫。
如今,當事人父親在朋友圈做了道歉,事件正在走向解決的方向,但其作為公共事件的價值依然存在:“飯圈”亂象治理需要關注新特征和新動態。這不但關乎“飯圈”亂象和網暴頑疾治理的效率,也關乎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
撰稿 / 辛河(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王心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4-4268-0.html大廠高管之女“開盒”素人,警惕飯圈亂象低幼化 | 新京報快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