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家說,“僅退款”滾的越遠越好。
1.阿里1688將全面松綁僅退款
3月17日,阿里巴巴在電商行業丟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阿里集團旗下的1688平臺在舉辦“好生意大會”時宣布,從3月下旬開始,將全面松綁“僅退款”政策。
消息一出,相關話題也迅速沖上微博熱搜,閱讀量達到1.1億。
圖源:微博
據了解,調整后,平臺在處理商品品質問題的交易糾紛時,將根據賬號誠信情況來判定,符合要求的,將由平臺出資補貼給買家,商家無需承擔相關費用。
對消費者來說,補貼完成后,商品也無需退回。其他的退款申請,則交由商家自主處理。
而此前的規則是:當買家到貨后發現商品存在品質問題(如破損、描述不符、性能故障等),并發起僅退款申請后,平臺會主動介入處理,無需商家同意即可退款。
如果商家對平臺的處理結果有異議,可以通過申訴程序進行維權。一旦申訴成功,平臺將對商家進行相應賠付。
對比來看,與其說1688平臺是完全取消了“僅退款”,不如說是“全面松綁”了“僅退款”。
部分誠信的消費者仍然有機會享受僅退款權益,但“僅退款”帶來的成本將由平臺而非商家承擔。
這一改變,可以說是兼顧了消費者和商家雙方的利益,也標志著1688在戰略層面的重大調整。
除了宣布全面松綁“僅退款”外,1688還在會上表示,2025年將全面啟動供給升級,對商家進行“大換血”,清退無貨源、服務履約能力差、品質退款率高的商家,同時大力扶持具有商品、價格和服務競爭力的優質供給。
其中,將會重點受到扶持的商家有兩類:一類是以“專精特新”及品牌代工廠為代表的產業帶優質工廠;另一類是在核心原產地具備一手貨源的組貨商。
1688好生意大會現場
1688堅持優化營商環境,不是沒有道理。
據悉,截至2025年2月,1688平臺的年度活躍買家數(AAC)突破1億,不僅創下1688平臺歷史新高,更在B類商業平臺領域創下行業新高。
而買家數量持續上升的背后,是1688日漸豐富優質的廠商供給。
同時,為了進一步平衡好買賣雙方的權益,1688還選擇成立營商環境治理委員會,明確了“買家體驗優先、賣家生意增長優先于平臺營收”的經營原則。
這一系列動作,都將為優質商家的經營發展提供有效助力,也會讓消費者的購買體驗得到顯著提升。
2. 僅退款,一把鋒利的雙刃劍
“僅退款”為什么會出現?
事實上,作為一項新型的電商售后措施,“僅退款”的初心是好的。
在電商行業發展初期,消費者才是行業的弱勢群體。買家秀和賣家秀之間的差別,更是讓無數消費者看得傻眼。
面對不滿意的商品,買家要么自認倒霉,把氣往肚里咽。
要么和商家來回扯皮,費盡心思地出示大堆證明材料進行申訴,往往到最后還只能吃啞巴虧。
在這種情況下,“僅退款”的出現,本質是對賣家商品質量和誠信經營的倒逼。
用“僅退款”篩選出優質商家,提高用戶體驗,就能促進更多的成交,并通過增加訂單成交量來提升商家利潤,從而覆蓋售后成本,形成良性循環。
而且,對于生鮮等不方便退貨的類目,“僅退款”顯然更加合適,能給商家和用戶都帶來便利。
基于這些優勢,自2021年拼多多首次推出“僅退款”以來,其他國內主流電商平臺也紛紛效仿。
隨著拼多多、淘寶、京東、快手、抖音這五大電商平臺陸續推出相關服務,“僅退款”似乎成為電商平臺的一種“標配”。
圖源:知微數據
然而,隨著“僅退款”的普及,它造成的影響卻不盡如人意。
部分貪小便宜的消費者開始濫用僅退款,絞盡腦汁鉆規則的空子,把原本的“僅退款”變成了“零元購”,進一步加劇了商家的經營困境。
還有些不良分子將其做成了“生意”,他們在二手平臺掛出商品,然后去電商平臺下單,最后找各種借口“僅退款”,成功后,還得意洋洋地將其稱為“零成本進貨”。
不過,比起早已形成黑灰產業鏈的“職業羊毛黨”,上述操作都只能說是“小打小鬧”。
此前,有多位電商商家表示,自己店鋪遭到陌生人的威脅,要求繳納“保護費”,否則店鋪就會被“搞”。
圖源:藍鯨新聞
這種人在業內被稱為“職業羊毛黨”。他們往往擁有大批成員,經常團隊作案,批量發送消息勒索商家。
如果商家不回復,他們就會成群結隊地惡意下單,然后申請僅退款。
更可惡的是,即使商家回復了,也不一定就能息事寧人。反而很有可能被重點標記,甚至分享到群里,“呼朋喚友”地來對商家進行敲詐。
諸如此類的事例不勝枚舉,有關“僅退款”引發的紛爭也頻繁沖上熱搜,引發大眾的關注和熱議。
苦“僅退款”久矣的商家們,也忍無可忍,開始反擊。
不蒸饅頭爭口氣,他們有的采取法律武器,有的在線下進行追討,并組織起互助會,堅決反對惡意“薅羊毛”的行為。
據透露,去年5月19日開始,就有商家正式成立互助會,目前已經有三萬多成員。
“12雙襪子退款不退貨,商家開車900公里追討”“9.9元短袖僅退款,商家9小時跨越1300公里討說法”等事件也陸續登上熱搜。
乍一看毫無性價比的行為背后,是商家們積累已久的委屈和憤怒。
圖源:微博
可以說,發展到現在,這一策略已經有些“走偏”。
不少人認為,“僅退款”激發了人性之惡,嚴重損害了商家的利益,讓商家和消費者站到了對立面。
同時,這也讓那些遵守規則、懷抱善意的正常買家吃了暗虧。
畢竟,在“僅退款”的壓力下,商家們有的直接不干,有的選擇漲價,還有的直接降低商品質量,以此節約成本、彌補損失。
品類減少、質量下滑的代價,最終還是要讓廣大消費者來承擔。
不良分子非法獲利,卻要讓商家和正常消費者買單,世上沒有這個道理。
其實,“僅退款”本身沒有對錯之分,關鍵在于運用它時是否合理。再好的工具,到了心懷不軌的人手中,也會成為一把兇器。
因此,電商平臺在制定和執行“僅退款”政策時,應當全面權衡各方利益,并持續升級和完善審核監督機制,以免將矛盾轉移給商家和消費者,造成他們的對立。
在充分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同時,平臺也要致力于維護商家合理的利潤空間。只有打造互惠互利、和諧穩定的良好生態,才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經營。
3.多方出手,電商行業風向改變
隨著價格戰的熄火,絕對低價競爭逐漸退潮,“僅退款”也迎來了轉變的契機。各個電商平臺紛紛對“僅退款”進行優化和調整。
去年8月9日,淘寶松綁“僅退款”的策略正式落地。通過增強商家售后自主權、升級異常行為識別模型等措施,有效降低了不合理“僅退款”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后抖音、京東、快手、拼多多等平臺,也表現出要進一步優化甚至廢止僅退款、擴大商家售后自由裁量權的意向。
如今,1688全面取消僅退款,無疑標志著電商平臺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道路上又往前邁了一步。
除此之外,宏觀層面也在進一步釋放信號,不斷完善法律法規,維護買賣雙方權益。
例如,自去年9月1日起實施的《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就明確規定,平臺經營者不得利用服務協議、交易規則等手段,對經營者進行不合理限制、附加不合理條件、收取不合理的服務費用。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規定與各平臺推出的“僅退款”機制息息相關,讓不少商家看到了官方糾偏僅退款、懲治白嫖黨的希望。
一些羊毛黨受懲罰的事例也陸續曝光,“網購11元衣服僅退款被判賠800元”之類的官司頻繁出現,告誡大眾:非法“薅羊毛”有風險。
總而言之,在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督促下,隨著電商平臺的不懈努力,以及法律法規的持續完善,不合理的“僅退款”現象有望徹底退出電商江湖,平臺的售后服務也正逐漸駛向規范化道路。
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有更多的平臺做好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利益平衡,共同營造“讓消費者滿意、讓商家放心”的行業環境。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2-33553-0.html僅退款正在滾出阿里,滾出1688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再見,僅退款,阿里開始動手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