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上市銀行2024年度業績報告正在密集披露中。最新披露的23家A股上市銀行年報數據顯示,全行業凈息差延續下行趨勢。平均凈息差從2022年的1.91%降至2024年的1.52%,三年累計下降39個基點。
從不同類型銀行的表現來看,差異化特征愈發明顯。在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以1.98%的凈息差繼續領跑,但較2022年的2.4%已累計下降42個基點。平安銀行的凈息差則從2022年的2.75%驟降至2024年末的1.87%,三年間凈息差縮水達88個基點,相當于每年減少近30個基點的利差空間。
以平安銀行為例,2024年該行存貸差為2.47%,相較2022年下降134個基點。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平均收益率為4.54%,相較2022年下降136個基點;吸收存款平均付息率為2.07%,相較2023年下降2個基點。平安銀行表示,這主要受市場利率下行、主動壓降零售高風險資產等因素影響。過去,平安銀行通過高定價、高利率、高利差、高風險的新一貸、信用卡、宅抵貸等業務短期內實現了高回報,但這種模式不可持續,高收益產品下架使得利潤承壓。
國有大行的表現同樣不容樂觀。除郵儲銀行憑借其獨特的“自營+代理”模式維持1.87%的凈息差外,其他五大國有銀行的凈息差均已跌破1.5%的心理關口。其中,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的凈息差均為1.42%,較2022年分別下降50個和48個基點;交通銀行以1.27%的凈息差墊底,較三年前下降了21個基點。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表示,預計2025年凈息差可能繼續下行。他指出,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調降以及存量按揭貸款利率的下降,對銀行的凈息差形成了不小的壓力。為此,郵儲銀行今年將繼續強化息差管理,以應對這一挑戰。
區域性銀行的陣營中,常熟銀行以2.71%的凈息差超過了其余22家銀行。經分析,截至2024年末,該行公司個人貸款占總貸款之比56.03%,個人經營貸款占總貸款之比38.80%,個人經營性貸款中信保類貸款占比52.65%。這種以小微為核心的業務定位,使得資產端收益維持在較高水平,為凈息差提供有力支撐。相比之下,重慶銀行凈息差僅為1.35%,鄭州銀行為1.72%,區域性差異十分明顯。
多年來,銀行業的息差“保衛戰”始終激烈,眾多銀行家普遍認為,當前銀行息差持續收窄,主要歸咎于人民幣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存量房貸利率調整以及存款定期化等因素。盡管當下銀行凈息差收窄的態勢有所緩和,然而展望未來,其承受壓力的狀況仍會延續。
面對嚴峻的經營環境,各家銀行紛紛出招應對。興業銀行計劃通過優化存款結構,力爭在2025年將存款付息率再降20個基點;招商銀行持續加大財富管理業務布局,其非利息收入占比已達38.6%,較上年提升2.3個百分點。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9-67015-0.html從1.91%降至1.52%!銀行業凈息差持續縮水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