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發布外匯行政處罰信息,智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付電子支付”)因違規被罰沒4.4萬元。
截至2月21日,年內已有13家持牌支付機構被監管部門處罰,處罰內容從警告到“雙罰”,還有機構最高被罰沒1199.237萬元。
具體來看,智付電子支付違反了《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進一步簡化和改進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政策的通知》(匯發〔2015〕13號)第二條第三項的相關規定,違法事實是違反外匯登記管理規定的行為。
2月份以來,已有3家支付機構被警告或被處罰。例如2月14日,山東一通支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因發生危害網絡安全的事件時,未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被中國人民銀行青島市分行予以警告。同日,開聯通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因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被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罰款118.85萬元,時任該公司總經理徐某祺被處罰款10.83萬元。
“上述罰單反映出支付行業處于嚴監管態勢,重罰領域主要包括反洗錢違規和網絡安全問題等。”葉銀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監管關注領域更加細化。從違規事由來看,反洗錢、商戶真實性及合規性依舊是監管工作的重點,還包括一些支付機構此前未加以關注的事項,例如“發生危害網絡安全的事件時,未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2025年以來,支付行業嚴監管態勢持續。整體來看,今年以來共有13家支付機構被監管部門處罰(以罰單公布日期為準),合計罰沒金額超千萬元。其中,北京雅酷時空信息交換技術有限公司被罰沒金額最高,該公司因存在交易信息設置及上送不規范、支付接口管理不規范、未落實外包管理相關規定、未按規定將手續費收入計提至特定自有資金賬戶等8項違規行為,被罰沒共計1199.237萬元。
另外,從被罰案例來看,未落實交易信息真實、完整、可追溯的要求;違反反洗錢業務管理規定;未嚴格落實商戶實名制;風險監測系統未能對可疑交易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等均是監管關注的重點領域。
“今年以來,支付機構密集收到罰單體現了監管全覆蓋、‘無死角’的態勢,未來在監管全面趨嚴的情況下,后續可能出現新的監管處罰點。”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支付機構需要進一步提升合規意識,更加重視合規發展,認真履行客戶身份識別、交易信息核實義務,完善科技系統建設,積極踐行自身責任,推動支付行業高質量發展。
葉銀丹建議,支付機構應加強合規建設,一是加強反洗錢合規管理;二是提升商戶真實性管理;三是加強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四是規范支付接口管理;五是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六是加強內部培訓和教育;七是建立全面的合規管理體系,將合規工作落實到支付業務的各個環節,確保業務的合規性和穩定性。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9-66680-0.html年內13家支付機構領罰單 有機構被罰沒近1200萬元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