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兩年,我國人群高發的食管癌、胃癌、肝癌標化的發病率逐年下降,我國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從2015年的40.5%上升到了2022年的43.7%,如期實現了健康中國行動的階段性目標,但是與發達國家接近70%的水平仍有不少差距。
為了進一步提升國人早篩早診早治意識,推動精準治療落地,打通癌癥防治“最后一公里”,助力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21世紀新健康研究院特聯手專家、企業等共同打造21CC(cancer care,癌癥關注)專題系列內容,歡迎關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閆碩 北京報道
乳腺癌常被稱為“粉紅殺手”,已成為威脅中國女性健康的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根據國家癌癥中心最新統計,2022年中國乳腺癌新發病例數為35.72萬例,在女性癌癥中僅次于肺癌,占癌癥新發病例數的15.6%。
相比美國,中國年輕乳腺癌比例更高且發病呈上升趨勢,且中位發病年齡提前15歲左右。年輕乳腺癌患者由于發病時年齡尚輕,超過50%年輕患者有主觀生育需求,但妊娠率僅不到5%。患者治療需求與生育的沖突亟待系統性破局。
事實上,年輕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護并非單純的技術命題,而是關乎國家人口安全、家庭幸福與社會公平的民生工程。生存與生育這一矛盾不僅威脅個體生命尊嚴,更折射出人口發展支持體系的深層挑戰。
《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明確提出要強化癌癥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中指出,要營造全社會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圍。
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馬飛教授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要深化全周期管理的實踐,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構建覆蓋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倡導腫瘤患者生育力保護“越早越好、再晚不晚”的理念。通過“全方位提升、全周期促進”為人民健康服務。
隨著乳腺癌新發病例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育齡期及育齡前期女性在癌癥治療過程中面臨著對生育力的不利影響,患者生育需求與治療矛盾突出。
馬飛教授表示,腫瘤一直是威脅全球健康的重大疾病,以前我們的精力主要在應付腫瘤的診斷、治療,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并沒有關注到患者的其他需求。當前,腫瘤患者生存期逐步延長,患者治愈率也在逐步提高,這就需要我們從僅僅關注腫瘤治療轉為關注患者本身。
“也因此,乳腺癌患者在治療之后,如何擁有更好的家庭生活,使其生活更加完美,是醫生需要考慮的。”馬飛教授指出,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之后,人口紅利促進國家快速發展。而保護乳腺癌患者的生育能力,也可以推動人口增長。
目前乳腺癌患者妊娠率較低,在馬飛教授看來,可能存在多方面原因,首先是主觀上擔心復發,還有人擔心遺傳;其次客觀上存在治療導致卵巢功能異常的情況;再次,長期的內分泌治療很大程度上也會剝奪患者的生育機會。此外,從輔助生殖技術層面看,目前在腫瘤領域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展開。
但實際上,乳腺癌患者生育不一定會影響生存。在遺傳方面,客觀來看,腫瘤是一個遺傳疾病,但是腫瘤是多基因、多因素作用的疾病,并非單基因遺傳疾病,所以遺傳比例很低。
另一方面,《乳腺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建議術后輔助內分泌治療的治療期限為5年,不過也有研究顯示,部分患者在中斷了內分泌治療之后實現了妊娠,并沒有增加乳腺癌的復發事件,也沒有影響患者的總體生存率,這給行業巨大的信心。
“我們需要找到年輕乳腺癌患者在生育和生存之間的平衡,在診療過程中就需要想到生育,這是當前迫切需要推進的一項工作。我們倡導腫瘤患者生育力保護‘越早越好、再晚不晚’的理念。”馬飛教授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乳腺癌的生育力保護和生育健康涉及多方面的問題。馬飛教授表示,從醫學角度來說,要推進乳腺癌的生育力保護手段、策略和科技的突破與創新;從乳腺癌的角度來說,要做出相應調整,需要在不影響患者生存,也不影響治愈率的前提下,盡可能通過診療策略的改變減少對生育力的傷害。
另一方面,還需要關注早發人群,并進一步明確早發機制、早發原理和防治措施。早期篩查可使乳腺癌5年生存率提升至90%以上,疊加生育力保護技術的及時介入,能讓更多患者有機會實現“生存與生育雙贏”。
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護是一項橫跨腫瘤學、生殖醫學、心理學及遺傳學等多學科的系統性工程,其診療決策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與生命延續。
但現實問題是,在腫瘤領域,醫生往往會忽視患者的生育需求,而且大部分醫生對生育力保護也不甚了解,把大量精力都放在了學習腫瘤的進展上,很少學習生育力保護。患者也并不知道其在治愈腫瘤時,依然有權利保護自身的生育功能。事實上,患者在驟然面對腫瘤沖擊時,難以第一時間想到這些,當緩過來時很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保護期。
馬飛教授強調,實現腫瘤患者在腫瘤醫學和生殖醫學的雙向轉診是生育力保護的關鍵,需要從三個方面來推進:在患者層面,要多向其開展教育;在腫瘤層面,要在治療的同時關注患者的生育需求,建議有需求的患者盡快到生殖醫學開展咨詢,同時也強調由患者與生殖專家共同探討安全、及時、高效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從醫學專業層面看,要促進腫瘤醫學和生殖醫學的高度融合。
“同時要加強科學研究,根據患者的需求針對性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突破。在此基礎上,像優質醫療資源能夠擴容下沉一樣,我們對腫瘤患者的生育保護也應做到一個都不少。所以要在全國層面建立腫瘤學科與生殖學科等共同協作推動的聯盟機制。”馬飛教授表示。
腫瘤生育力聯盟倡導的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在腫瘤生育力保護中的核心價值在于構建跨學科的診療體系,為腫瘤患者提供全周期個性化的診療方案。而乳腺癌因其在中國的高發率以及在腫瘤領域取得的巨大進展,成為腫瘤生育力保護項目的首個試點癌種。
聯盟應該做什么?馬飛教授表示,一方面告訴患者,在治愈腫瘤的同時,他們依然可以享受生育的基本權利,實現腫瘤生存和生育健康的“魚和熊掌”兼得的訴求。另一方面,呼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把生殖健康作為腫瘤健康素養提升的重要內容,提高全民對腫瘤防控、生育健康的共同關注。
“未來,我們希望通過乳腺癌這一試點癌腫,探索出先進路徑,并進一步擴展到兒童青少年的實體腫瘤、血液腫瘤等。我們還希望,腫瘤生育力保護的理念,也能為其他疾病提供借鑒。比如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性疾病患者同樣有健康訴求。”馬飛教授說。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7-17764-0.html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馬飛:乳腺癌患者妊娠率不足5%,生育力保護“越早越好、再晚不晚”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