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道
3月以來,從國家到地方多批次開展的醫用耗材集采持續體質擴面。
3月15日,廣東省開始執行血管組織閉合用結扎夾、超聲刀頭和預充式導管沖洗器集采中選結果。3月20日,青海省開始執行血管組織閉合用結扎夾類、超聲刀頭和乳房旋切針的集采中選結果。河南、湖北、安徽等多省醫用耗材集采中選結果也將于近期陸續落地執行,全國耗材集采共振效應全面成型。
耗材集采進入密集執行期,同時新的集采項目也在密集啟動。
今年年初,國家醫保局就表示于今年下半年開展第6批高值醫用耗材集采,同時將在地方層面開展具備專業特色的全國聯盟采購預計達到20個左右,包括中成藥、中藥飲片以及高值耗材等。
近期,不少省份公布了其2025年的耗材集采計劃。河北牽頭主動脈支架、腹主動脈支架集采;廣西將牽頭開展中醫針具類耗材省際聯盟集采;湖南將牽頭開展高頻電動刀頭醫用耗材全國聯采;福建將牽頭1-2類耗材全國聯采;黑龍江牽頭腔靜脈濾器、消融電極類耗材集采。
隨著各項集采工作全面推進,多款高值耗材價格斷崖式下跌,行業格局正迎來重塑。
集采擴圍提質
集采旨在通過系統機制,平衡患者、醫療機構、生產企業等多方利益訴求。為更好達成這一目標,今年各地在耗材集采計劃上積極探索,策略制定角度愈發多維。
3月21日,黑龍江牽頭27省聯盟啟動腔靜脈濾器和消融電極兩類高值耗材集采企業座談會。在推動“以量換價”機制切實減輕患者就醫負擔的同時,黑龍江省還充分考慮到了耗材企業的合理需求。
座談會上,除了要求企業對產品、產能、銷售、價格等進行介紹外,黑龍江還將“企業對集采價格的預期及承受能力”“企業應對集采后需求量變化的措施”以及對“集采規則的建議”列入討論范疇。圍繞企業關切的核心議題展開協商,為醫療器械企業預留合理利潤空間,這樣的舉措有助于構建起“量價平衡、多方共贏”的集采生態體系。
在近期的通知文件中,另一個關心企業利益的表現是防范惡意低價競爭。
3月18日,湖南省醫保局印發通知稱,將建立醫藥價格信息檢查與處置機制,重點監測藥品、醫用耗材的不公平高價、歧視性高價以及市場惡性競爭導致的惡意低價信息。
“惡意低價中標”是困擾行業多年的頑疾。為了中標,近年來出現企業在集采活動中報出超低價。這兩年開展的全國掛網比價、最低價聯動等政策,強調的是糾偏不平等高價,而不是片面追求最低價。
3月10日,湖南省醫保局對部分掛網藥品價格的成本進行公示。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這項舉措一旦試點成功,將會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異常高價和異常低價的掛網藥品和耗材都將無所遁形。
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高值醫用耗材具有技術含量高、針對復雜疾病或疑難雜癥等特點,在臨床應用中多為一次性使用,因此定價較高。而因為價格高,高值耗材在中國的滲透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外資企業之所以在集采中大幅降價,除了穩定現有市場,還看到了降價后,滲透率提高帶來的巨大市場。對國產企業而言,雖然會直面外企的價格壓力,但集采通過降低經營成本、保證使用等機制,能彌補民族企業在商業化能力和醫院準入能力上的短板,也是一大利好。
此外,除了要關注高值耗材,隨著集采范圍進一步擴大,低值耗材也被納入集采。福建醫保局明確表示,2025年將大力推進地市普耗集采改革,原則上具備條件地市至少承擔1項普耗全省聯盟集采任務。
3月14日,福建漳州醫保局發布了《漳州市普通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文件(征求意見稿)》,采購品類為醫用墊單和胰島素筆配套用針,這兩類均為普通醫用耗材。
除福建外,江西、湖南、內蒙古等多地近期低值耗材集采動作密集。其中,江西此前已推進由地級市或頭部醫院牽頭的全省普耗集采,2025年已開展3大項目。
整體來看,2025年高值、低值耗材的集采范圍均會進一步擴大。在此過程中,政策將重視平衡企業利益與民生需求,確保降價不降質。
行業洗牌加速
國產升級加速與市場分化是行業格局重塑的顯著表現。
由于起步早,技術積累深厚,品牌影響力大,歐美企業占據了全球市場的較大份額。過去,它們在中國市場也占主導地位。如今,常態化的集采為國產耗材創造了市場放量的“窗口期”。
以骨科耗材為例,2022年的脊柱耗材集采,捷邁邦美、史賽克等國際巨頭競標失敗,最終選擇退出中國的脊柱業務。國內企業迅速補上外資企業撤離導致的市場缺口。2023年,微創醫療國內的骨科業務大幅增長,市場份額翻倍,某種程度上就受益于此。
同樣因起步較晚,我國外周介入市場也主要被外資品牌占據,但近期該領域集采動作頻頻。第五批國采、甘肅24省外周血管介入集采。本次黑龍江牽頭啟動集采的兩類高值耗材——腔靜脈濾器和消融電極,也均屬于外周介入領域,且腔靜脈濾器是該領域國產化程度較高的細分賽道。維心醫療、先健科技、科塞爾醫療等本土企業均有在腔靜脈濾器賽道布局,相關產品有望依托大規模集采獲得更高市場份額。
誠通證券指出,應采盡采是醫療耗材行業的發展趨勢。國家帶量采購落地后,耗材單價和覆蓋地區對價格的影響基本出清;帶量采購將國內外企業價格下拉至同一水平,進口產品渠道利潤下降推動經銷商向國產靠攏,加速國產替代進程。
對于頭部企業而言,集采政策還帶來了行業集中度提升的機遇。
集采模式下,設備的平均價格降幅普遍達30%-40%,且中選價格預計還會進一步下行。這種低價競爭的態勢,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倒逼企業降本增效。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如果缺乏技術壁壘或者成本優勢,便難以抵御利潤被擠壓的沖擊,可能被市場淘汰,使得行業愈發向頭部企業集中。
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24》統計,2023年,骨科耗材國產品牌CR3(行業前三名公司市場份額的總和)為18.2%,較 2021年提升5.3%;國產品牌CR5(行業前五名公司市場份額的總和)為27.9%,較2021年提升9% 。
盡管有集采帶來的業務沖擊,部分外資企業仍未完全放棄國內市場。對于技術門檻高、同類國產替代不具備技術優勢的產品,外資品牌可以通過技術壟斷延緩競爭。這在人工晶體領域表現特別明顯,部分類別如人工晶體中的雙焦點散光、三焦點非散光、景深延長散光和非散光產品,采購需求量100%來自外資。華南某三甲醫院骨科醫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目前來看,未來行業面臨沖擊在于技術壁壘和實際市場認可度。
隨著外資企業加速向中國引入新技術產品,內資企業如果不能在技術上做出追趕,便只能繼續在集采產品上進行價格戰。創新能力已成為決定企業未來競爭力的最核心要素。
(實習生孫偉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7-17722-0.html全國耗材集采擴圍提質:行業洗牌加速,打破技術壁壘仍是關鍵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跨國藥企搶灘中國創新:大手筆投資,如何慧眼識珠選中潛力股?
下一篇:零添加醬油如何判斷?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