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上海報道
2025年剛開始,諾華制藥就完成了大筆收購案。
2月11日,諾華宣布了對Anthos Therapeutics的收購計劃。據悉,Anthos Therapeutics是一家總部位于波士頓的私人臨床階段生物制藥企業,正致力于開發一款針對心房顫動患者中風及全身栓塞預防的晚期藥物abelacimab。
公開信息顯示,諾華將在交易完成后支付9.25億美元的預付款,但須進行某些慣例調整,并在達到規定的監管和銷售里程碑后可能額外支付高達21.5億美元。該交易預計將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但須滿足慣例成交條件。
諾華此次收購并非首次大手筆。早在2024年1月,諾華便宣布了對信瑞諾醫藥的收購,旨在強化其在腎病領域的布局。2023年8月,諾華也曾宣布了一項高達35億美元的收購計劃,目標是生物制藥公司Chinook Therapeutics,同樣聚焦于腎病領域。
而對于此次收購,也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諾華曾經是一個業務類型多樣的大型醫藥企業。過去幾年,諾華啟動轉型之旅,剝離多個非核心業務。隨著在2023年10月正式剝離仿制藥和生物類似藥業務山德士,諾華已經成為一家完全專注于創新藥的企業。
“自2023年底起,創新藥企如亙喜生物被跨國藥企收購的案例頻發,例如阿斯利康以約10億美元的首付款收購亙喜生物,凸顯了這些企業創新實力的國際認可和市場價值的上升。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這種趨勢為跨國藥企提供了一個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關鍵策略,并為那些像諾華這樣在創新藥物市場積極布局的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該分析師說。
公開信息顯示,Anthos Therapeutics由黑石生命科學和諾華于2019年成立,已根據諾華的許可推進abelacimab的臨床開發。Abelacimab是一種新型、高選擇性全人源單克隆抗體,旨在通過抑制因子XI實現有效的止血抗凝作用。
Ⅱ期數據顯示,與使用標準口服抗凝藥的房顫患者相比,服用abelacimab的患者出血事件顯著減少(AZALEA)。目前正在進行三項針對動脈和靜脈血栓風險患者的Ⅲ期臨床試驗,一項針對房顫患者(LILAC-TIMI 76),兩項針對癌癥相關血栓(ASTER)和(MAGNOLIA)。
2022年7月,abelacimab獲得了FDA針對癌癥相關血栓治療的快速通道指定。2022年9月,abelacimab也獲得了針對預防房顫患者中風和全身栓塞的快速通道指定。
諾華心血管、腎臟和代謝開發單位全球負責人David Soergel博士說:“Abelacimab是一種潛在的首創藥物,它承諾比當前的標準護理更有效、更安全地預防血栓和中風?,F在是將abelacimab重新納入諾華CRM管線的恰當時機?!?span style="display:none">ADM即熱新聞——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com
此次收購也與諾華聚焦的管線布局戰略相符。此前,諾華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披露,諾華的對外合作也是圍繞企業戰略展開。諾華除了聚焦兩個成熟的技術平臺外(生物療法、化學療法),也不斷聚焦三個前沿技術平臺(放射配體療法、基因與細胞療法、xRNA療法),具體到項目層面會瞄準三方面:針對實體瘤的放射配體療法、免疫學中的CAR-T療法、針對中樞神經和心血管疾病的siRNA療法。
當前,全球市場也正不斷涌現實現對外授權的FIC(first-in-class)或BIC(best-in-class)產品,這些產品涉及腫瘤、細胞基因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等多個領域。
以心血管領域為例,根據咨詢機構數據,全球心血管系統藥物市場規模在2014年達到1160.80億美元,2018年為939.54億美元。前瞻測算顯示,2019年市場規模為965.85億美元。全球心血管藥物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1101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1218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484億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復合增長率預計為2.2%。這一增長主要受到新藥不斷獲批上市和通過醫保談判的影響。
持續創新仍是醫藥市場的核心驅動力和競爭力所在,面對變革,眾多企業正積極聚焦創新,具體措施包括加大創新管線開發投入、探索差異化技術路徑產品、引進高端創新人才、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此外,與大型醫藥企業合作,可以優勢互補,獲得一定現金流,集中資源推進管線。
實際上,2025年開年至今,全球藥企并購活動頻繁。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強生、禮來、葛蘭素史克等公司宣布完成的收購案例總計超過180億美元。
強生公司已同意以每股132美元的現金收購Intra-Cellular Therapies的所有流通股,總股權價值約為146億美元,此次收購將加強強生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領域的實力。禮來公司與Scorpion Therapeutics達成收購協議,潛在斥資25億美元,這與禮來之前收購癌癥生物技術公司Point Biopharma的策略一致;葛蘭素史克(GSK)宣布將斥資11.5億美元收購IDRx 的主打候選藥物IDRX-42,這與GSK之前收購BELLUS Health以獲得治療難治性慢性咳嗽藥物的策略相似。
根據當前跨國藥企所披露的信息,大型制藥企業正急于應對產品線短缺的難題,其中,收并購和license in策略已被證明是最迅速且有效的解決方案,為雙方的交易帶來了更為有利的契機。
前述分析師指出,基于市場觀察了解,現在MNC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大量原研藥的專利到期對營收帶來的影響。因此,填補專利到期后的收入缺口、通過并購和授權快速獲取臨床階段項目以縮短研發周期、獲得中小型創新藥企的資產以較低成本獲取高潛力技術和產品成為很多MNC的現實選擇。
“從收購雙方預期來看,MNC是希望獲得差異化技術、獨特產品管線,以及長期市場潛力。創新藥企是希望尋求資金支持和全球化商業資源,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痹摲治鰩熤赋?,從金額看,中大型交易大多集中在2億-20億美元,關注處于臨床二期和后期的資產,優先考慮具有較高成功率的項目。從技術領域看,心血管慢性疾病、腫瘤學、罕見病是重點方向。
在國內醫藥產業并購重組的浪潮之下,并購驅動成長將成為未來醫藥企業發展的關鍵趨勢之一。當下,收購潮已至?
有跨國藥企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全球還沒有開啟大藥企并購潮的時代,一方面,國內政策環境及外資股權限制等監管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對藥企并購活動產生了影響。全球醫藥市場的資本化水平、估值體系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波動,對醫藥并購的交易價格、估值區間難以準確把握;另一方面,MNC在考慮并購時,通常也會關注產品的市場成熟度和商業化的進程,而很多國內藥企的核心產品還沒有實現商業化。
“如果幫MNC看項目的話,我們認為可以關注差異化的技術平臺。未來幾年,基因編輯、細胞與基因療法、mRNA技術等領域將會繼續處于熱門賽道。另外,腫瘤學與免疫學領域、罕見病、AI藥物發現等也是很有希望的賽道?!痹撍幤蟾吖苎a充道。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7-17469-0.html諾華31億美元收購生物制藥企業,MNC“買買買”大潮已至?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更年期晚的人患心血管病風險較低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