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豐田中國宣布雷克薩斯中國執行副總經理李暉升任總經理,這是豐田入華以來首次由非日本籍出任總經理。2024年,豐田在華銷量下滑,其他外資車企也面臨挑戰,如大眾、本田等。外資品牌銷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新能源轉型緩慢,而部分主流合資車企已通過新能源汽車加速轉型找到“止跌”辦法。此外,智能化成為下一步重點,不少合資車企在加速新產品上市步伐的同時,也在加大智能化的投入。
每經記者劉曦每經編輯孫磊
近日,豐田中國方面宣布,雷克薩斯中國執行副總經理李暉升任豐田中國總經理。這是豐田1964年入華以來,第一次由非日本籍高管出任總經理,也是第一位華人總經理。這一人事調整背后,是豐田2024年在華銷量下滑的態勢。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豐田在華銷量為177.6萬輛,同比下滑6.9%。
與此同時,其他外資車企在華也面臨一定挑戰。例如,大眾2024年在華交付約292.8萬輛新車,同比下降9.5%;本田中國2024年終端汽車銷量為85.2萬輛,較2023年同期下滑30.94%。此外,沃爾沃、現代等汽車品牌2024年在華銷量也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盡管如此,2024年也是跨國車企在新能源領域齊發力的一年。大眾、本田、豐田、日產都推出了自己全新一代的新能源產品。從去年的銷量數據看,跨國車企在華的部分合資品牌電動化轉型戰略已初見成效。
多數跨國車企2024年在華銷量下滑
根據乘聯分會數據,2024年12月,主流合資品牌乘用車零售銷量為71萬輛,同比下降11%。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額為16.2%,同比下降4.4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為13.4%,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6.7%,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
事實上,這只是跨國車企2024年在華表現的一個縮影。聚焦2024年全年來看,在德系品牌方面,大眾在華交付約292.8萬輛,同比下降9.5%;保時捷2024年在華市場銷量為5.69萬輛,下滑28%,連續三年在華銷量下跌。
日系品牌方面,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三大車企本田、豐田、日產2024年在華新車銷量都低于上年水平。豐田2024年在華銷量為177.6萬輛,同比下滑6.9%;本田約為85.2萬輛,同比下滑30.9%,跌至2014年以來低位;日產約為69.6萬輛,同比下滑12.2%,跌至2008年以來最低。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資料圖
韓系品牌方面,2024年現代汽車全球累計銷量414.18萬輛,同比下降1.8%,其中北京現代全年總銷量15.4萬輛,同比下降39%;悅達起亞2024年累計在華銷售24.8萬輛,同比增長49.2%。
美系品牌方面,通用汽車在2024年四季度銷量約60萬輛,環比增長40.6%,預計全年在華零售銷量逾180萬輛,對比2023年的210萬輛,下降約14%;特斯拉2024年全球共交付約178.9萬輛新車,較2023年交付量下降1.1%,其中在華全年銷量約65.7萬輛,同比增長8.8%。
“新能源轉型緩慢”被業內認為是外資品牌銷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外資車銷量下滑與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有關,燃油車市場份額面臨劇烈萎縮,自主品牌憑借新能源車加快搶占合資品牌部分市場。數據顯示,2024年12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71.3%,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33.9%,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8%,較2023年同期的7.4%繼續下降。
從產品導入節奏來看,外資或者合資品牌大多在2022年底及2023年才進入到電動車的加速布局期。比如,上汽通用別克在2023年導入兩款純電車型;廣汽豐田2023年發布新能源品牌鉑智及首款車型純電動SUV鉑智4X;東風本田也在2023年發布了全新新能源汽車品牌靈悉;長安馬自達在2024年北京車展上正式發布首款純電轎車MAZDA EZ-6。
有觀點認為,雖然合資品牌在加速向新能源轉型,但節奏明顯慢于自主品牌。也有觀點認為,后續隨著更多主流合資電動車的到來,合資品牌或將會在新能源領域迎頭趕上。
實際上,從數據層面來看,部分主流合資車企已通過新能源汽車加速轉型找到“止跌”辦法。比如,上汽大眾2024年新能源車型持續上量,銷量突破14.3萬輛,同比增長12%,領跑合資純電陣營;一汽豐田2024年電動化車型銷售了38萬輛,較2023年實現增長36%,占比達到48%;寶馬和MINI品牌純電動車型2024年在中國銷量同比增長7.7%,純電車型銷量占集團在華總銷量的15%。
加碼智能化,外資品牌開啟2025反擊戰
相比于外資品牌正在市場承受壓力,自主品牌則正在“侵占”更多的市場份額。根據乘聯分會數據,2024年前11個月,除自主品牌之外的其他車企合計市場份額約為39%,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約為61%,相較去年增加8.6個百分點。
此外,自主品牌還在通過價格戰欲搶奪更多的市場份額。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理想、小鵬、五菱、吉利等車企及品牌都推出了新的降價優惠、限時促銷等相關活動。此外,包括零跑、智己、名爵、極氪等多個品牌也相繼推出限時降價、現金補貼、貸款利息減免等多種形式的促銷活動,沖刺1月底春節前的銷量。
“如果您購車時考慮置換舊車,置換申請通過后,當地新能源置換政策在2025年3月31日仍未出臺,我們會按照地方補貼1.5萬元進行兜底補償給客戶。”一位理想汽車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一“兜底”活動將到1月31日結束。此外,因為臨近過年,理想汽車也推出新春購車禮,購車可享限時3年0息方案,首付6.98萬元起。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劉國梅攝(資料圖)
進入新年,從車企“兜底”變相降價,到各地政府花樣促汽車消費,車市熱鬧非凡。不少業內人士認為,2025年汽車行業的價格戰仍將繼續,這將給外資品牌帶來更大挑戰。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對當前中國市場的競爭和價格戰趨勢表示,這種態勢將在2025年繼續并可能加劇,但大眾汽車集團已做好應對準備。他強調,集團不會不計代價地追求銷量增長,因為盈利水平才是首要考量因素,而非單純的市場份額。
貝瑞德提到,位于合肥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自2024年1月全面投入運營,作為集團在德國以外的最大研發中心,約有3000名技術專家聚焦開發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和技術。此外,VCTC、CARIAD中國和小鵬汽車正在聯合開發CEA(China Electronic Architecture),該電子電氣架構,計劃于2026年起應用于車型。
面對市場份額持續下滑的挑戰,不少合資車企在加速新產品上市步伐的同時,也在加大智能化的投入。以去年底上市的別克君越2025白金款為例,該款車型搭載了eCruise智駕科技,配備包括全速域自適應巡航、智能車道居中輔助、APA自動泊車輔助等14項L2級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此外,諸如寶馬、豐田等海外車企均大幅擴大了和中國企業的合作范圍,打造自有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同時,加速智能化“上車”。例如,不久前,寶馬宣布BMW5系將正式搭載“車路云一體化”V2X技術,將于2025年1月量產;下一代BMW智能座艙將在BMW下一代電動車上推出。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動作可以代表以寶馬為代表的外資品牌正在吹響反擊號角。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5-7610-0.html跨國車企齊曬2024年成績單:多品牌在華銷量下滑,欲借智能化打翻身仗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