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月8日電 題:手機直連衛星服務成衛星互聯網商業的重要領域
作者 黎韜揚 中信建投證券軍工與新材料團隊首席分析師
任宏道 中信建投證券軍工及新材料組聯席首席分析師
王春陽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員
郭楓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員
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明確提出要布局“天地一體”的衛星互聯網。這標志著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衛星互聯網作為利用衛星星座實現全球無縫連接的互聯網形式,相較于地面互聯網,具有覆蓋范圍廣、跨洲際通信時延低、支持大規模靈活通信、建設成本低,并能在應急等特殊場景下發揮重要作用的優勢。盡管在頻譜效率、峰值速率、網絡時延方面尚不及5G,但衛星互聯網“與地面通信系統互補融合”的定位已逐漸清晰,其與5G的融合發展更是被視為未來6G網絡的關鍵支柱。
國際電信聯盟已提出多種衛星互聯網與5G融合的應用場景,而6G則將具備“泛在互聯、普惠智能”(即:實現萬物互聯,讓智能服務惠及全民)等典型特征,其中星地融合是實現這些特征的關鍵。衛星互聯網在軍民用領域的應用廣泛,市場空間廣闊,預計到2025年,我國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46.92億元,2022年至2025年的年均增速預計保持在12.4%。
然而,衛星頻軌資源的稀缺性成為制約衛星互聯網發展的關鍵因素。低軌衛星的頻率和軌道資源遵循“先登先占”原則,多個航天強國已向國際電信聯盟申報了巨大規模的星座計劃。美國已占用低軌衛星通信的黃金頻段,我國申請的頻段則頻率更高、可用頻段更大,不過由于雨衰(指電波進入雨層中引起的衰減)較大以致對信號接收器要求更高。
在通信衛星領域,我國低軌衛星的建設相對滯后于高軌高通量衛星,但天通一號衛星等GEO衛星星座已被各行業廣泛應用。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預計2029年將達到2000億元左右。
未來,我國衛星制造產業的需求將集中在新型衛星互聯網星座構建及對傳統衛星的更新上。衛星互聯網產業上游制造是衛星應用產業的空間基礎設施和拓展市場的關鍵基礎。當前,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疊加傳統導航、遙感等衛星應用產業的持續發展,對產業鏈上游衛星制造構成了核心增長力。
手機直連衛星服務已成為衛星互聯網商業的重要領域,華為、美國SpaceX等國內外巨頭正加速布局。華為Pura70系列手機中,除基礎版外,其他三版均帶有衛星通信功能,采用北斗衛星+天通衛星通信方式。2024年,華為和SpaceX也分別推出了具備手機直連衛星功能的產品。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上游衛星制造端和火箭發射端正率先發力,中游衛星測運控和地面設備領域也在逐步發展,下游衛星數據應用則是一片藍海市場。隨著商業航天領域催化劑頻出,政策端、火箭發射端、企業端和產品端均取得重要進展,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有望加速發展。
在衛星制造端,量產邏輯的轉變和成本控制成為關鍵。我國需要從傳統工匠邏輯向量產邏輯轉變,提高衛星的低成本制造和高產能,以解決海量巨型星座的組建問題。同時,隨著產業鏈上游收入規模擴大,利潤率有所下滑或為未來趨勢。
在衛星測試環節,隨著通信、導航、氣象觀測等需求的不斷增加,全球衛星數量迅速增長,測試環節企業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擴大。量產趨勢下,衛星測試環節的邊際成本低,盈利彈性更大。產業鏈中下游將隨著衛星星座建設同步建設,應用端配套空間逐步擴大。航空、海洋等傳統領域有望率先發力,而我國高軌衛星互聯網空間基礎設施的成熟度高于低軌衛星互聯網產業,并有望進一步完善。
此外,受益于衛星星座建設加速,我國航天發射量有望創造新紀錄。民營商業航天也已進入第二代產品研發的關鍵時期。但是,民營商業航天在研發新產品的時候,需要花很長時間,而投資的人希望快點看到回報,這個矛盾還需要想辦法解決。(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孫慶陽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4-456-0.html黎韜揚等:手機直連衛星服務成衛星互聯網商業的重要領域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蘋果陷竊聽風波 和解費近億美元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