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遼寧省統計局聯合國家統計局遼寧總隊發布了《遼寧省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面反映我省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成績。
這份“成績單”顯示,去年,我省新質生產力加快成長,生產需求持續改善,發展動能穩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斷增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中國式現代化遼寧實踐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成績單”詳情。
遼寧省
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
遼寧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遼寧調查總隊
2025年3月31日
2024年,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全面振興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聚焦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錨定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以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為總牽引,聚力“八大攻堅”,頂住壓力,攻堅克難,新質生產力加快成長,生產需求持續改善,發展動能穩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斷增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中國式現代化遼寧實踐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一、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32612.7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65.7億元,比上年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11503.3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18543.7億元,增長5.0%。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7.9%,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5.3%,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6.9%。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8236元,比上年增長5.6%。
二、農業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577.5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9千公頃。其中,水稻播種面積499.7千公頃,減少0.7千公頃;玉米播種面積2797.8千公頃,減少6.1千公頃;大豆播種面積129.0千公頃,增加6.2千公頃。全年經濟作物播種面積807.5千公頃,比上年增加24.4千公頃。其中,油料作物播種面積329.9千公頃,增加9.7千公頃;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351.3千公頃,增加7.8千公頃。全年果園面積340.5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1千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2500.3萬噸,比上年減少63.1萬噸,減產2.5%。其中,水稻產量398.4萬噸,減產3.5%;玉米產量2002.1萬噸,減產2.7%;大豆產量29.2萬噸,增產4.2%。全年油料產量132.5萬噸,比上年增產3.4%。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220.0萬噸,比上年增產3.8%。全年水果產量967.2萬噸,比上年增產4.2%。
圖1 2020-2024年糧食產量
全年造林作業面積65.8千公頃,森林撫育面積50.1千公頃,育種育苗面積16.0千公頃,零星植樹0.6億株。全年林木采伐蓄積量381.5萬立方米。
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496.2萬噸,比上年增長5.1%。其中,豬肉產量235.7萬噸,下降5.4%;牛肉產量34.4萬噸,增長7.4%;羊肉產量7.8萬噸,增長14.8%;禽肉產量218.3萬噸,增長18.6%。全年禽蛋產量284.4萬噸,下降8.8%。全年牛奶產量130.6萬噸,比上年下降3.5%。全年家禽出欄129318.8萬只,比上年增長17.6%。年末生豬存欄1342.1萬頭,比上年末增長0.4%;全年生豬出欄2788.3萬頭,比上年下降6.1%。
全年水產品產量(不含遠洋捕撈)517.0萬噸,比上年增長5.3%。其中,海水產品產量433.1萬噸,增長6.5%;淡水產品產量83.9萬噸,下降0.8%。
年末有高標準農田面積2546.5千公頃,比上年末增加163.9千公頃。全年測土配方施肥面積4336.1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4.0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不包括漁船)2943.5萬千瓦,比上年末增加132.9萬千瓦。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3%。
分經濟類型看,全年規模以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股份制企業增長3.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0.9%;私營企業增長4.1%。
分門類看,全年規模以上采礦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制造業增長2.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3%。
分行業看,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5%。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5.3%,汽車制造業增長0.9%,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6.0%,儀器儀表制造業下降4.1%。石化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9%。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加值增長7.3%,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增長0.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11.0%。冶金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3%。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增加值增長20.9%,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4.0%,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1%。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5%。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長4.6%,煙草制品業增長0.6%,食品制造業下降4.3%。
表1 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其增速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33568.1億元,比上年下降4.7%;利潤745.8億元,下降48.3%。
全年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利潤42.9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利潤17.4億元,增長1.5倍。
四、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78.3億元,比上年增長4.0%。
按經營地分,全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129.2億元,比上年增長3.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649.1億元,增長4.7%。
按消費類型分,全年商品零售額9819.0億元,比上年增長3.8%;餐飲收入959.3億元,增長6.4%。
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0.7%,飲料類增長23.0%,煙酒類增長9.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1.5%,化妝品類下降3.2%,金銀珠寶類增長0.7%,日用品類下降11.5%,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21.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3.3%,中西藥品類下降2.2%,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4.5%,家具類增長16.8%,通訊器材類增長31.1%,石油及制品類增長6.1%,汽車類增長1.8%,建筑及裝潢材料類下降18.5%。
按零售業態分,全年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便利店零售額比上年增長7.3%,專業店增長4.7%,超市增長8.1%,百貨店增長3.8%,品牌專賣店下降0.7%。
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124.8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4.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19.7%。
圖2 2020-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5.3%。其中,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17.8%。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3.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3.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0.1%。
全年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增長14.5%。社會領域投資下降5.0%。民間投資下降7.2%;扣除房地產開發民間投資,民間項目投資增長4.0%。分領域看,制造業民間投資下降0.9%,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14.9%。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20.0%。全年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1921.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725.2萬平方米,下降7.3%。
六、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7630.5億元,比上年下降0.5%。其中,出口3776.7億元,增長6.8%;進口3853.8億元,下降6.7%。對共建“一帶一路”[4]國家進出口額4051.0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出口1671.6億元,增長9.4%。民營企業進出口額3651.9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出口1808.6億元,增長11.3%。
分貿易方式看,全年一般貿易進出口額5119.0億元,比上年下降2.9%;加工貿易進出口額1465.0億元,下降6.3%;保稅物流進出口額971.4億元,增長27.7%。
表2 2024年對主要國家和地區貨物出口情況
分商品看,在出口中,全年機電產品出口1910.8億元,比上年增長3.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34.7億元,增長7.1%;鋼材出口413.6億元,增長26.1%;農產品出口320.1億元,增長1.1%;食品出口295.3億元,增長3.0%;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69.7億元,下降6.4%。在進口中,全年成品油進口223.7億元,比上年增長79.5%;煤及褐煤進口79.4億元,增長14.0%;醫藥材及藥品進口55.3億元,增長24.3%;機電產品進口1076.6億元,下降6.1%。
全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9390.3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實際到位內資9171.7億元,增長14.6%;實際使用外資30.7億美元,下降9.3%。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131份,新簽合同額1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7%;完成營業額15.0億美元,下降10.2%。全省共備案(核準)對外投資企業106家。派出各類勞務人員17248人。
七、交通運輸和郵電
全年公路、鐵路、水運和民航四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18.6億噸,比上年增長3.3%。其中,鐵路貨運量1.9億噸,下降5.7%;公路貨運量15.9億噸,增長3.8%;水路貨運量0.8億噸,增長20.6%;民航貨運量13萬噸,增長8.2%。全年貨物運輸周轉量[5]4794.6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8%。
全年旅客運輸總量6.7億人次,比上年增長8.7%。其中,鐵路客運量1.2億人次,增長10.8%;公路客運量5.3億人次,增長8.4%;水路客運量455萬人次,下降14.1%;民航客運量1771萬人次,增長11.7%。全年旅客運輸周轉量[6]1042.2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9.3%。
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7.5億噸,比上年下降0.2%。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347.4萬標準箱,增長4.5%。
年末鐵路營業里程(不含地方鐵路)640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3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213公里,與上年末持平。
全年完成郵政行業寄遞業務總量34.1億件,比上年增長18.0%。郵政業完成郵政函件業務1556.5萬件,包裹業務78.1萬件,快遞業務量29.2億件,快遞業務收入239.2億元。
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424.4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年末移動電話基站數[7]38.5萬個,其中4G基站21.7萬個,5G基站13.9萬個。年末移動電話用戶[8]5348.1萬戶,其中5G移動電話用戶2893.1萬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比重為54.1%。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9]1783.8萬戶,比上年末增加94萬戶,其中1000M速率及以上的寬帶接入用戶[10]394.4萬戶,增加145.6萬戶。年末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3504.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675.9萬戶。全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75.6億GB,比上年增長13.5%。
八、市場價格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2%。其中,城市價格上漲0.2%,農村價格上漲0.5%。
表3 2024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2.8%。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下降1.0%,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持平,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3.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6.6%,通用設備制造業下降0.1%。全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比上年下降2.7%。
全年農產品生產者價格[11]比上年下降5.6%。
九、財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05.8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各項稅收1837.8億元,下降1.8%。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853.2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93.6億元,增長6.2%;城鄉社區支出634.6億元,增長11.1%;農林水支出514.0億元,增長4.7%;交通運輸支出211.7億元,下降9.1%;節能環保支出99.5億元,增長14.3%;科學技術支出79.9億元,增長1.2%。
圖3 2020-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年末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84967.0億元,比年初增加4670.2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84046.6億元,增加4556.5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52284.9億元,比年初減少2624.4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51956.1億元,減少2532.0億元。在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貸款中,年末住戶貸款余額14394.2億元,比年初增加485.8億元。
年末有境內上市公司84家,累計實現境內融資16.7億元。年末有證券公司3家,證券分公司65家,證券營業部294家;期貨分公司62家,期貨營業部43家。
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12]1701.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其中,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447.6億元,人壽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950.9億元,人身意外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2.3億元,健康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80.7億元。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和給付總額71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316.6億元,人壽保險賠付支出267.8億元,人身意外險賠付支出8.7億元,健康保險賠付支出119.3億元。
十、居民收入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44元,比上年增長4.9%。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982元,增長4.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44元,增長5.9%。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180.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011.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701.8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3]人數1591.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4]人數2110.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680.5萬人,其中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3.9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819.1萬人,其中農民工31.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696.0萬人。全年有24.5萬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59.2萬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
年末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2503個,其中城鄉養老服務機構2393個;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床位21.4萬張。全年收養救助人員11.0萬人。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73.4億元。全年遼寧省慈善聯合會接受捐贈1.9億元。
圖4 2020-2024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十一、科學技術和教育
年末有效發明專利總量85215件,比上年增長12.8%。全年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8.08件,比上年增長14.6%。全年技術市場成交各類技術合同2.7萬項,比上年增長0.1%;技術合同成交額1540.9億元,增長17.8%。
年末有獲得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1859家,其中國家檢測中心38家;有認證機構26家,各類認證證書8.8萬張。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24個。全年制定、修訂地方標準217項。年末省級地震監測中心1個、地震監測中心站6個。年末新一代天氣雷達站6個,X波段天氣雷達站13個,氣象衛星地面站2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遼寧數據與應用中心1個,分中心15個,涵蓋地質、水利、農業、氣象、生態、航空等重要領域。農業氣象災害重點實驗室1個,東北冷渦研究重點開放實驗室1個,東北地區生態與農業氣象野外科學試驗基地2個。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4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299個,省級氣象觀測站1614個,雷電定位監測站11個,農業氣象觀測站25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52個。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6.2萬人,在學研究生18.8萬人,畢業生5.2萬人;普通、職業本專科招生35.5萬人,在校生118.7萬人,畢業生30.8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1.5萬人,在校生62.9萬人,畢業生20.3萬人;初中招生34.1萬人,在校生95.3萬人,畢業生32.1萬人;普通小學招生28.5萬人,在校生193.6萬人,畢業生34.1萬人;特殊教育[15]招生0.2萬人,在校生1.6萬人,畢業生0.2萬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63.9萬人。全年新建省級現代產業學院101個,創新創業學院15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30個。
十二、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有文化館、藝術館123個,公共圖書館128個,博物館66個,檔案館143個。有線電視用戶502.0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450.7萬戶。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9.5%,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9.5%。全年出版報紙(不含校報)54種,出版量3.6億張;期刊312種,出版量0.46億份;圖書1.24萬種,出版量1.96億冊。
年末有旅行社1860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584家,其中5A級旅游景區7家。年末有星級以上飯店230家,其中五星級飯店20家,四星級飯店57家。
年末有醫療衛生機構37124個。其中,醫院1646個,衛生院101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6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03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508個,村衛生室16455個。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0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106個。年末醫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33.8萬張;衛生技術人員38.3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5.1萬人,注冊護士17.9萬人。全年總診療人次[16]2.1億人次,出院人次[17]781.3萬人次。
全年在國內外各項比賽中,遼寧運動員3人2項2次獲得世界冠軍,其中遼寧女子運動員2人1項1次獲得世界冠軍;10人10項10次獲得亞洲冠軍;182人51項51次獲得全國冠軍。遼寧男子籃球隊在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2023-2024賽季中獲得總冠軍,實現三連冠。大連英博男子足球俱樂部以中甲聯賽亞軍成績沖超成功。遼寧沈北禾豐女子足球俱樂部提前一輪鎖定賽季女甲聯賽冠軍成功沖超。第一屆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遼寧女足獲得冠軍。
十三、能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6億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0.9%。
全年優良天數比率為88.7%,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18]為31.4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數比例為0.5%。14個市空氣質量首次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全年150個地表水國考斷面[19]中,達到或好于III類水質斷面135個,占比為90.0%,無劣V類[20]水質斷面;縣級及以上城市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全部達標。
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079人,比上年下降14.2%。全年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33人,比上年下降21.4%。全年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034人,比上年下降56%。全年道路運輸事故死亡人數717人,比上年下降19.4%。
十四、人口和就業
根據5‰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年末常住人口415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082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74.18%;鄉村人口1073萬人,占25.82%。
全年出生人口18.0萬人,出生率為4.32‰;死亡人口40.1萬人,死亡率為9.62‰;人口自然增長率[21]為-5.30‰。
年末0-15歲(含不滿16周歲)人口44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10.61%;16-59歲(含不滿60周歲)人口2419萬人,占58.22%;60周歲及以上人口1295萬人,占31.17%。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8.6萬人。全年農民工總量[22]489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261萬人,本地農民工228萬人。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指標數據在年報時可能還有調整。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增加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農業機械總動力:指全部農業機械動力的額定功率之和。按使用能源不同分為以下四部分:柴油發動機動力指全部柴油發動機額定功率之和;汽油發動機動力指全部汽油發動機額定功率之和;電動機動力指全部電動機(含潛水電泵的電動機)額定功率之和;其他機械動力指采用柴油、汽油、電力之外的其他能源,如水力、風力、煤炭、太陽能等動力機械功率之和。
[4]“一帶一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5]貨物運輸周轉量:指在一定時期內由各種運輸工具實際完成的貨物運量與相應的運送距離的乘積之和。
[6]旅客運輸周轉量:指在一定時期內由各種運輸工具實際運送的旅客人數與相應的運送距離的乘積之和。自2024年1月起,公路旅客運輸量、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統計口徑進行了調整,將班車包車客運量、公共汽電車城際城鄉客運量、出租汽車(含巡游出租汽車、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城際城鄉客運量納入公路旅客運輸量統計,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統計口徑相應調整。2024年旅客運輸總量、旅客運輸周轉量、公路旅客運輸量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7]移動電話基站數:指報告期末為小區服務的無線收發信設備,處理基站與移動臺之間的無線通信,在移動交換機與移動臺之間起中繼作用,監視無線傳輸質量的全套設備數。
[8]移動電話用戶:指報告期末通過移動電話交換機進入移動電話網的全部電話用戶。
[9]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指報告期末在電信企業登記注冊,通過xDSL、FTTx+LAN、FTTH/O以及其他寬帶接入方式和普通專線接入公眾互聯網的用戶。
[10]1000M速率及以上的寬帶接入用戶:指報告期末下行速率大于或等于1000Mbit/s的寬帶接入用戶。
[11]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指農產品生產者第一手出售其產品時實際獲得的單位產品價格。
[12]原保險保費收入:指保險企業確認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
[13]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包括參保職工和參保退休人員。
[14]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由于政策調整,自2019年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全部并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15]特殊教育:含義務教育學校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
[16]總診療人次:指所有診療工作的總人次數,統計界定原則為:①按掛號數統計,包括門診、急診、出診、預約診療、單項健康檢查、健康咨詢指導(不含健康講座)人次。患者1次就診多次掛號,按實際診療次數統計,不包括根據醫囑進行的各項檢查、治療、處置工作量以及免疫接種、健康管理服務人次數;②未掛號就診、本單位職工就診及外出診(不含外出會診)不收取掛號費的,按實際診療人次統計。
[17]出院人次:指報告期內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次數,包括醫囑離院、醫囑轉其他醫療機構、非醫囑離院、死亡及其他人數,不含家庭病床撤床人數。
[18]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指城市全年有效監測日平均濃度的算術平均值。
[19]地表水國考斷面:全稱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考核斷面。“十四五”期間,全國共有3641個地表水評價、考核、排名斷面,涉及遼寧的國考斷面有150個。
[20]劣Ⅴ類:地表水水質依據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按功能高低依次劃分為五類:Ⅰ類主要適用于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Ⅱ類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Ⅲ類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Ⅳ類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Ⅴ類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地表水水質劣于Ⅴ類的即喪失使用功能的,簡稱劣Ⅴ類。
[21]人口自然增長率: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數(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數(或期中人數)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22]農民工總量:包括年內在本鄉鎮以外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外出農民工和在本鄉鎮內從事非農產業6個月及以上的本地農民工。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糧食產量、豬牛羊禽肉產量、禽蛋產量、牛奶產量、豬出欄及存欄、市場價格、居民收入、農民工總量等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遼寧調查總隊;林業數據來自省林業和草原局;水產品、高標準農田、測土配方施肥面積、農業機械總動力等數據來自省農業農村廳;進出口數據來自沈陽海關;招商引資、對外經濟合作等數據來自省商務廳;鐵路運輸、鐵路營業里程等數據來自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公路運輸、水運、港口吞吐量等數據來自省交通運輸廳;郵政業務數據來自省郵政管理局;電信業務數據來自省通信管理局;財政數據來自省財政廳;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證券數據來自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遼寧監管局和大連監管局;保險數據來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遼寧監管局和大連監管局;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就業等數據來自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醫療保險數據來自省醫療保障局;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社會服務、社會福利等數據來自省民政廳;專利數據來自省知識產權局;技術合同數據來自省科學技術廳;質量檢驗、質量認證、法定計量等數據來自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地震監測中心站、地震監測中心等數據來自省地震局;天氣雷達站、氣象衛星地面站、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遼寧數據與應用中心、農業氣象災害重點實驗室、東北冷渦研究重點開放實驗室、東北地區生態與農業氣象野外科學試驗基地、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觀測站、監測站等數據來自省氣象局;教育數據來自省教育廳;文化館、藝術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旅游等數據來自省文化和旅游廳;檔案館數據來自省檔案局;電視、廣播等數據來自省廣播電視局;報紙、期刊、圖書等數據來自省委宣傳部;衛生數據來自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體育數據來自省體育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水質等環境監測數據來自省生態環境廳;安全生產數據來自省應急管理廳;其他數據均來自省統計局。
(遼寧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遼寧調查總隊)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3-678-0.html重磅!遼寧省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