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充滿未來感的智慧工廠,正在本溪市悄然崛起。
3月10日,在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里,32臺數控銑床吞吐著銀亮鋼帶,自動導引車在立體貨架間自如穿梭,8K工業相機的激光束掃過鋸齒,將微米級的質檢數據實時投射到云端平臺……通過“AI+5G”賦能,傳統車間已實現數字化生產。
作為一家生產和銷售雙金屬帶狀鋸條的老牌工廠,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離散型制造企業:生產一份鋸條需要經過數十道獨立工序,每道工序猶如精密齒輪,需要嚴絲合縫的協同配合。過去,工人需要推著載滿半成品的手推車在車間往返,質檢員舉著游標卡尺輪巡檢測,生產數據沉睡在紙質表單中。當海外訂單激增時,庫存積壓竟能吞噬半數利潤,“就像指揮沒有樂譜的交響樂團”,公司副總經理夏長生這樣形容。
轉機始于一批被退回的歐洲訂單。當價值數千萬元的鋸條因0.1毫米誤差漂洋過海回到庫房時,企業技術團隊下定決心,必須解決離散制造這個痛點問題。通過調研學習,他們先后部署了工業級5G網關和邊緣MEC服務器,通過大模型數據分析,攻克了超高精度的微小缺陷質檢難題,并引入云計算和AI大數據平臺,成功打造出多規格鋸條質檢解決方案。
在公司的熱處理車間,自動導引車正將淬火完成的鋼帶送往磨齒工序。“注意腳下,黃線框定的范圍就是導引車的行走路線。”夏長生提醒記者。這些搭載5G模組的“鋼鐵螞蟻”能自主避障、動態調倉,通過數字孿生系統與立體庫位實時對話,“借助先進的算法和精確的傳感器,原先需要3天的人工分揀,如今兩小時就能精準完成。”夏長生說。
進入公司質檢區,兩臺工業相機出現在記者面前,它們正源源不斷地將8K高清照片實時回傳到邊緣服務器,然后借助AI算法完成微米級精度要求的質檢,“神經網絡模型能同步完成百萬級數據比對,讓微米級瑕疵在成像中纖毫畢現。”夏長生說。記者了解到,“5G+AI”質檢工序投產后,車間的良品率直接提升8%,僅一道工序就為工廠帶來超過6%的利潤提升。
“AI+5G”賦能,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到處可以看到人與機器共生的圖景:老倉庫管理員王師傅放下記了30年的紙質臺賬,轉而用PDA掃碼槍管理數字庫存;年輕技術員小李訓練AI模型識別新型缺陷,系統自動生成的工藝優化建議讓他驚嘆“機器比我們更懂生產”。
夏長生告訴記者,智慧工廠讓產品產量提高了1.5倍,縮短了50%的待料時間和20%的交貨期,公司已成長為中國第二大鋸條生產商,倉儲系統實現100%無人干預,更多工人轉向銷售崗位,產品的海外訂單遍及歐美多個國家。
作為我省首個國家級5G工廠,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這兩年先后獲得世界5G大會三等獎、遼寧省數字化工廠、ICT中國創新獎最佳創新先鋒等榮譽。目前,公司已成為眾多省內企業參觀的實訓基地,用成熟的未來工業場景引導更多企業走上轉型創新之路。“前陣子我們還與人形機器人廠家進行了接觸,將繼續探索機器視覺檢測技術,進一步提升數智化水平。”夏長生說。
(遼寧日報記者 許蔚冰)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3-450-0.html遼寧這家鋸條生產商攻克微米級質檢難題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成都發現爬行動物新種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