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佳英 廣州報道
2月4日,美國生物科技公司United Therapeutics宣布,其異種腎臟UKidney移植臨床研究獲美國FDA批準,標志著異種器官移植領域首次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
雖然已有突破性進展,但異種器官移植從臨床試驗邁向臨床應用仍面臨諸多挑戰。其中,觀念更新、免疫排斥及倫理爭議是主要障礙。在中國,此類移植手術也尚未獲正式批準。
多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全球器官需求大,但人體捐贈數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基因編輯技術有助于解決排異性問題,而且國外研究進展或將推動國內加快倫理審查和審批流程。在完成漫長的臨床試驗和數據積累后,國內才有望迎來技術的快速發展期。
全球首個
此項研究初期將招募6名終末期腎病(ESRD)患者作為受試者,隨后將逐步擴大至最多50名參與者。該臨床研究獲批,標志著異種器官移植領域首次邁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United Therapeutics公司預估,該試驗中的首例異種移植手術將于2025年中實施。
作為首次人體試驗,該臨床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評估UKidney在兩類特定參與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兩類參與者包括:因醫學原因被判定不適合接受常規同種異體腎臟移植的ESRD患者;以及已列入腎臟移植等待名單,但預計在未來五年內更可能面臨死亡風險或無法獲得已故捐贈者腎臟移植的ESRD患者。
研究的有效性終點涵蓋了多個關鍵指標,包括參與者的生存率、UKidney的存活率、移植后24周時測得的腎小球濾過率變化以及參與者生活質量的變化。同時,UKidney的總生存期以及接受UKidney移植的參與者的總生存期也被列為有效性評估的重要內容。
在安全性方面,研究將重點監測不良事件和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全因死亡率以及蛋白尿、人畜共患感染和機會性感染的發生率。
一位器官移植領域的臨床醫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盡管國內在該領域的數據積累尚顯不足,但隨著國外FDA批準的相關研究進展,跨物種器官移植技術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取得突破性進展。
其實,近兩年來全球異種腎臟移植技術不斷有新消息傳出。2024 年 3 月 16 日,美國麻省總醫院移植中心完成了開創性手術,患者Rick Slayman成為全球首例接受豬腎活體移植的患者。
同年4月24日,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移植研究所團隊緊隨其后,完成了全球第二例豬腎移植手術,并成功實施了世界首例機械心臟泵和基因編輯豬腎移植聯合手術。11月25日,該團隊再次取得突破,完成了全球第三例豬腎移植手術。
器官短缺是全球長期存在的問題。研究顯示,僅美國就有近90000人等待腎移植。盡管器官捐獻率有所提高,但仍然無法滿足需求。
在供體選擇方面,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狒狒作為供體存在諸多限制,如數量稀少、繁殖困難、價格高昂、臟器體積偏小以及存在逆轉錄病毒感染風險等。相比之下,豬腎移植技術為解決器官短缺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徑。業內普遍認為,豬腎具有易獲取、易繁殖等優勢。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曾發表了兩例基因編輯豬腎移植到腦死亡人類受體病例。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泌尿外科教授、上海市器官移植重點實驗室主任朱同玉在解讀時指出,這兩例移植在54小時的觀察期內均未出現嚴重并發癥和排斥反應。移植腎保持粉色,灌注良好,并發揮了排尿功能。同時,移植受體的估計腎小球濾過率上升,肌酐水平下降,每小時尿量達到原腎的兩倍以上。這些積極的結果為異種移植臨床應用的前景帶來了曙光。
重重關卡
一個現實困境是,異種器官移植要從臨床試驗走向臨床應用需要突破的卡點并不少。
有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異種器官移植面臨著觀念挑戰。觀念的更新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雖然很多人難以接受這樣的技術,但只要認識到其可能帶來的生命延續和健康提升的價值,或許就能逐漸被大眾接受。
此外,免疫排斥是主要問題之一,長期免疫抑制治療則有感染等風險。
一位從事基因編輯供體豬用于人體器官移植相關工作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盡管國外已啟動相關研究,但在中國,此類移植手術尚未獲得正式批準,主要受制于倫理爭議和排異反應等難題。國內批準需歷經漫長的臨床試驗和數據積累階段。盡管在皮膚移植領域已有突破,但其他器官移植仍需深入研究和更多臨床試驗的驗證。
“這一過程既漫長又需要大量數據支撐,涵蓋移植前的準備和基因編輯效果的嚴格驗證。”該人士進一步指出,目前業內企業正積極推進動物間移植研究,如從豬到猴的移植探索,以期最終實現從豬到人的移植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跨物種移植可能帶來的病原體傳播問題,業界、學界也在減少排異反應方面做努力。
2024年3月,基因編輯豬腎被移植到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腎衰竭患者斯萊曼身上,標志著首例基因編輯異種移植進入活體患者。其中,斯萊曼接受移植的豬腎,被去除了有害的豬基因和病毒,以及被添加了某些人類基因以提高兼容性。
在異種器官移植方面,基因編輯技術的運用并不罕見。據介紹,此次傳出進展的異種腎臟UKidney移植的臨床研究所有移植用的腎臟,均來源于經過10種基因編輯的供體豬。
在國內,由中國科學院竇科峰院士領銜的團隊,于2025年1月7日將基因編輯豬肝臟原位植入腦死亡患者體內,實現國際首次基因編輯豬肝臟完全替代人體肝臟。
該基因編輯器官供體豬由成都中科奧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奧格”)提供。據中科奧格創始人潘登科介紹,為去除病原微生物感染風險,敲除了豬對人的三種主要異種抗原(α-gal、Sda、Neu5Gc),并轉入補體調節蛋白CD55、CD46和凝血調節蛋白TBM。
《Nature》雜志發表的一篇文章也強調,基因編輯器官供體豬會被添加人類基因,這些基因產生的蛋白質有助于防止器官排斥。同時,部分基因被編輯以滅活豬基因組中潛在的病毒,防止其在人體內激活。
前述臨床醫生也表示,盡管美國已有手術成功案例,但患者存活時間相對較短,死因可能與基礎疾病相關,而非移植器官本身。因此,需要積累更多臨床數據和病例,以進一步完善移植技術。
“國外臨床研究的進展可以促使國內加快倫理審查和部門審批流程的建設,確保國內擁有統一的監管體系來篩選適合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同時,國外的研究成果也能激勵國內科研人員深化基礎研究和技術積累,推動整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該臨床醫生指出。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7-17440-0.html首個異種移植試驗獲批,距離臨床應用還需克服幾道難關?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