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月7日電 (孫慶陽)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了《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明確提出到2029年,國家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體制機制將基本確立。
南開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陳兵表示,《指引》為我國未來五年的數據新基建制定了分階段的推進計劃。在前期準備與規劃布局階段,將奠定政策和技術的基礎;數據與基礎設施建設與升級階段,將加速硬件建設,推進軟件研發應用,并強化數據安全;而應用推廣與產業生態構建階段,則將推動數據基礎設施在各行業的應用,培育產業生態,促進市場的繁榮發展。這些階段目標的實現,將構建起一個可信、可靠、可控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體系,為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談及數據新基建五年規劃后的投資利好領域,陳兵認為,數據中心與云計算、通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算力基建與芯片制造等領域將迎來投資機遇。
首先,數據新基建將驅動數據中心的大規模建設和升級,而云計算作為數據處理和存儲的核心技術,也將迎來迅猛發展。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全球AI算力支出占比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25%,顯示出數據處理和存儲需求的巨大增長。隨著企業對數據存儲、處理和分析需求的增加,數據中心和云計算行業將迎來巨大的市場需求。
其次,隨著數據量的激增,對通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需求也將持續攀升。這些技術將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推動相關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另外,數據處理需求的增長將不斷推動算力基礎設施的發展。作為算力設備的關鍵組件,高性能GPU等芯片的制造行業也將迎來快速發展。國家政策的扶持和資金的投入將進一步激發算力設備和芯片制造行業的創新活力。
然而,陳兵也提醒投資者,這些領域雖然投資回報預期較高,但風險也同樣存在。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快、市場競爭激烈以及產業政策的變動等因素都可能對投資回報產生影響。因此,投資者在投資前應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和風險評估。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全球新基建市場規模將達到4.2萬億美元。陳兵表示,中國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市場,其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特別是在5G基站建設、人工智能算力支持、特高壓中心建設以及綠色能源發展等方面,都將展現出廣闊的市場需求前景。同時,政府政策的支持、企業的技術創新以及市場需求的增加等因素將共同推動市場的快速發展。(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4-489-0.html陳兵:數據新基建五年規劃發布,算力基建等迎投資利好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