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漸行漸遠,2025源源而來。各行業如何應變局,如何開新局?中新經緯廣邀經濟學者,梳理過去關鍵事件,展望新年潛在機遇,以期為您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中新經緯1月10日電 題:AI或重構文旅產業新生態
作者 孫小榮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旅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旅游改革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
孫小榮
2024年,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冰雪游、避暑游、體驗游等旅游新需求帶動旅游投資增長和商業創新。而在這些新形式中,AI(人工智能)的身影不斷顯現,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發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式演藝,更多景區探索智慧化轉型,在服務、營銷等方面進行智能化升級。
AI無疑成為2024年文旅產業的一大亮點。展望2025年,AI在旅游產業中的應用預計將繼續擴圍,或重構新的文旅產業生態。
AI重塑文旅業態
新技術變革改變著文旅產品的表現形態,也改變著文旅消費的體驗方式。特別是在消費者對于旅游中“文化”需求越來越強的當前,AI應用的拓展或將重塑文旅產業生態。具體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化無為有。我們知道,視覺層面的“觀看”是旅游體驗的第一性原理。但很多歷史文化資源停留在典籍中、傳說中、故紙堆里,傳統的技術手段無法將其“物化”,即無法將其視覺化。而AI技術的出現,就可以將很多原本“非物化”的文化,實現視覺場景化,讓它們被我們“看見”,比如上古神話《山海經》,就可以通過AI技術打造沉浸式的體驗空間。
二是化實為虛。同樣,很多歷史文化遺址、遺產,可能存在實在的物質空間和物質載體,但是由于時光的流逝、歲月的侵蝕,它們已經難以再有當初的輝煌與震撼場景,這些在過去,我們只能通過講述和想象來彌補,比如《清明上河圖》里的盛況,即便現在開封重建了“清明上河園”項目,但也只能實現建筑的重構,難以復原張擇端畫中的繁華情景。而AI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全景“還原”,并通過增強現實的手段,來強化現代人“穿越”到宋朝的體驗。
三是化靜為動。很多承載歷史信息的文物和文化遺址空間,都是靜態的展示,無法提供動態的演示。AI技術的應用,能夠讓這些沉睡了幾千甚至上萬年的文物“動起來”“活起來”。特別是在2024年,很多博物館采用AI技術手段,讓陶俑、青銅器、唐三彩、名畫人物、歷史人物等以情態化動起來。當我們“觀看”文物的方式變了,我們理解“文化”的思維方式也會改變,我們對古人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就有了更加具象的感知。
四是化單一為立體。任何文化都不是單一的存在,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我們游歷文化遺址,在博物館觀看文物的時候,它們往往是被抽離出其“母體”的“單一”存在,是個文化的切片。而如今,我們可以根據考古得來的信息,通過AI技術還原某個“單品”文物和遺址的較為完整的文化生態系統。比如,通過一個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構建出一個遠古聚落的立體空間,讓人們對新石器時代有更加立體的體驗式理解。
五是化觀看為沉浸。雖然“觀看”是旅游體驗的第一原理,但對于當下的我們而言,僅有“觀看”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更多維的、多重的、多視角的“身臨其境”。AI技術的應用,讓這個曾經的夢想變成現實。比如,我們不能參觀敦煌莫高窟所有的石窟,但我們可以通過虛擬手段更加清晰地觀看到每個石窟里的壁畫,甚至能夠“置身其中”,參觀每個石窟開鑿時的場景。
利用AI形成文旅優質供給
從應用場景看,目前,文旅產業中的數字化和AI化,主要集中于文化活化、場景還原和沉浸式空間的打造等方面,主要分為數字產品、實景產品和服務產品三種形態。
數字產品是一種影像媒介產品,可以實現線上傳播,虛擬式觀看,但不能實現“置身其中”的體驗。實景產品具有真實的體驗空間,2024年,很多科技館、博物館等推出了裸眼3D項目,城市、景區紛紛打造沉浸式體驗項目,通過虛擬技術打造實景空間,消費者可以“置身其中”進行沉浸式體驗。服務產品是替代人的服務,比如酒店里的機器人替代服務員服務;在2024年一經試驗就火爆的泰山“機器狗”,是替代“挑山工”的服務。當然,很快就會出現類似可穿戴式的智能導游、智能講解等。
展望2025年,預計AI在文旅產業中的應用還將繼續突破這些形式,在文旅產業的更多細分行業中實現應用。一是在“景區煥新”過程中應用新技術,讓傳統景區煥發新魅力,包括革新觀看形式、創新體驗方式,優化智慧服務、導覽系統,打造沉浸式體驗項目等。
二是在“安全管理”過程中的監測預警機制,通過AI助力形成更多智能化的監測、檢驗和預警手段,可以運用在預防極端天氣、設備檢測、景區承載量等方面,盡量減少旅游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游客出行安全。
三是“入境游服務”過程中的智能化服務,隨著入境旅游相關免簽政策的推行,入境游實現了快速增長,很多小語種市場急缺導游,多語種的“智能化”導游和“智能化”可穿戴設備預計將迎來更廣泛的應用場景,相關智能設備的開發應用有助于入境游的游客自助游的過程更加暢通、便捷。
AI是文旅產業發展的有力工具,要使AI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文旅,形成文旅產業的優質供給,要求文旅行業和文旅人要具備“AI意識”和“AI思維”。文旅行業和文旅人,要積極擁抱AI時代,以新技術的應用來實現文旅產品、場景和服務的推陳出新。尤其是在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層面,要以創意引導AI技術的應用來推動優質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此外,也應注意AI應用時的消費安全和社會倫理問題。文旅產業的智能化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理念,一方面要制定“引導智能向善,懲罰智能向惡”的行業經營監管制度,加大懲罰力度,確保安全廣度,營造善行溫度;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文旅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合法合規地經營,善心善意地服務。以“向善”的科學監管,“良善”的運營服務,營造充滿“真善”的優質旅游目的地。(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4-400-0.html透視2025丨孫小榮:AI或重構文旅產業新生態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