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后,大地回暖。在沈陽市沈北新區孟家臺村,56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已進入沖刺階段,目標鎖定在插秧前完成整田作業,不誤農時。
2月17日施工隊伍進場以來,拆除舊渠、田間開槽、清淤排水溝等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高峰時,現場同時投入上百人力、60余套設備,多個工序同步推進。”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付鵬說。
在大田臨干道旁,工人正對1.5米寬的輸水主渠實施混凝土澆筑。主渠建成后,將與上游的遼河灌區取水口相連,結束該村自備井大面積澆田的歷史。
“這里不僅要新建30多公里輸水渠解決供排水問題,還要修建田間作業路、橋涵、水閘等輔助設施,方便生產作業。”現場協調人員張雪峰表示,建設完成后,將大幅提升農田生產保障能力,同時方便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生產。
孟家臺村高標準農田建設,最大的亮點來自同步推進“小田并大田”,并實施整村土地流轉。
“過去田塊較為分散,部分小田塊離作業道、水源較遠,灌溉非常不方便。經協商,大家都同意‘小田并大田’,并按每畝田1200元的價格流轉出去。”孟家臺村黨支部書記劉玉石說,僅撤除零碎田埂一項,就新增24畝農田。
孟家臺村的高標準農田,不僅有標準的基礎設施,還附帶了智慧灌溉系統,在手機上就可遠程澆水作業。沈北新區鄉村振興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創新建設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智能化設施是大勢所趨。將農田建設與智慧農業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打造現代化大農業新場景。
新聞鏈接
建設高標準農田,旨在全面提升農田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截至2024年,我省已建成高標準農田3820萬畝,占永久基本農田的61.1%。今年,全省計劃新建或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76萬畝。
為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我省農業農村部門搶先抓早,組織各地強化項目進場前人員、設備、物資準備,實施水源工程,力爭在春耕前后完成水源工程建設并投入使用,為春耕順利開展提供有力支撐。
(遼寧日報記者 胡海林)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3-858-0.html沃野“耕”新丨小村農田“變形記”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