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我國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在安徽合肥創造新的世界紀錄,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1066秒高約束模式“高質量燃燒”。經歷過“億度千秒”考驗的EAST,歷時兩個多月的停機維護,已經做好了迎接新挑戰的準備。預計4月初,它將開展新一輪物理實驗。3月27日,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式上,10項重大科技成果發布,“EAST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千秒量級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入選其中。
“億度千秒”的實現難在哪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科普主管蔡其敏表示,1億攝氏度的高溫,相當于太陽核心溫度的6倍,裝置要在上千秒的周期內,穩穩地關住這團“火”,這是極大的考驗。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自2006年EAST建成運行以來,科研團隊已經開展了超過15萬次的等離子體運行實驗。這個形如“巨罐”的裝置,集超高溫、超低溫、超高真空、超強磁場、超大電流等尖端技術于一身,近百萬個零部件協同工作,將“太陽的能量”穩穩關在其中。
近年來,該團隊的重要突破不斷,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實現了從30秒、60秒、100秒到400秒,再到如今的1000秒。不斷攻克技術難題,使我國在穩態高參數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磁約束聚變工程技術攻關等方向上走到了世界前列。
核聚變被認為是打開“能源自由”之門的鑰匙。若可控核聚變真的成為現實,人類將擁有一座永不枯竭、零污染的“發電站”,實現能源的高效產出。但一座聚變電站的“門檻”相當高,聚變裝置的運行至少要達到數千秒量級。此次成功沖擊千秒大關,標志著EAST將聚變能源的研發進程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很快,EAST就將開啟新一輪實驗的征程,繼續向新的聚變科學難題發起沖擊。現在,下一代“人造太陽”的建設也已經啟動,前不久,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八分之一真空室及總體安裝系統通過專家組測試與驗收,系統研制水平及運行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25年1月,我國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在安徽合肥創造新的世界紀錄,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1066秒高約束模式“高質量燃燒”。經歷過“億度千秒”考驗的EAST,歷時兩個多月的停機維護,已經做好了迎接新挑戰的準備。預計4月初,它將開展新一輪物理實驗。3月27日,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式上,10項重大科技成果發布,“EAST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千秒量級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入選其中。
“億度千秒”的實現難在哪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科普主管蔡其敏表示,1億攝氏度的高溫,相當于太陽核心溫度的6倍,裝置要在上千秒的周期內,穩穩地關住這團“火”,這是極大的考驗。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自2006年EAST建成運行以來,科研團隊已經開展了超過15萬次的等離子體運行實驗。這個形如“巨罐”的裝置,集超高溫、超低溫、超高真空、超強磁場、超大電流等尖端技術于一身,近百萬個零部件協同工作,將“太陽的能量”穩穩關在其中。
近年來,該團隊的重要突破不斷,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實現了從30秒、60秒、100秒到400秒,再到如今的1000秒。不斷攻克技術難題,使我國在穩態高參數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磁約束聚變工程技術攻關等方向上走到了世界前列。
核聚變被認為是打開“能源自由”之門的鑰匙。若可控核聚變真的成為現實,人類將擁有一座永不枯竭、零污染的“發電站”,實現能源的高效產出。但一座聚變電站的“門檻”相當高,聚變裝置的運行至少要達到數千秒量級。此次成功沖擊千秒大關,標志著EAST將聚變能源的研發進程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很快,EAST就將開啟新一輪實驗的征程,繼續向新的聚變科學難題發起沖擊。現在,下一代“人造太陽”的建設也已經啟動,前不久,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八分之一真空室及總體安裝系統通過專家組測試與驗收,系統研制水平及運行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2-1469-0.html實現“億度千秒”后,“人造太陽”下月又將迎來新一輪實驗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