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AI大模型加速落地以及芯片技術的持續提升,AI PC(人工智能個人電腦)的發展呈現加速之勢。業界認為,換機需求疊加國補激勵,AI PC有望迎來一波銷售熱潮。同時,行業競爭的焦點也會從提升硬件性能轉向比拼生態能力,市場格局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多家廠商密集發布新品
近來,為滿足消費者對智能化、高效化PC的需求,多家廠商密集發布了自家的AI PC新品。
在前不久舉行的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聯想展出了一款ThinkBook Flip AI PC概念機,支持筆記本、豎屏、分享、平板、閱讀等五種不同的使用模式,可根據需要靈活適配辦公、協作與娛樂等不同的場景。此外,它的一個核心亮點在于,擁有AI驅動的多任務處理能力——通過分屏功能,用戶可同時運行多個應用且減少對外接顯示器的依賴。
除概念機外,聯想此前已于2月25日推出YOGA AI PC元啟系列新品,其搭載的天禧個人智能體系統融合了DeepSeek端側大模型,使得電腦上用戶文檔的總結、翻譯、撰寫等操作無需調用云端大模型即可完成,成為全球首家在AI PC端側部署和運行DeepSeek大模型的AI終端品牌。
不只是聯想,國內不少廠商均爭先恐后地推出了自己的AI PC產品。
2月26日,榮耀正式發布AI PC 2.0戰略,上市了搭載最新AI能力的榮耀MagicBook Pro 14,在搜索、閱讀、創作和筆記四大應用場景下,這款筆記本電腦可以支持端側智慧搜索、隱私投屏、聲紋降噪以及榮耀筆記等AI功能。
緊接著,小米也于2月27日推出了REDMI Book Pro 2025系列,試圖憑借生態鏈優勢實現硬件算力與場景的協同。按照小米方面的說法,這款設備擁有AI視頻內容搜索、AI文檔處理等功能,用戶可以用語音搜索內容,且支持小米的生態系統,并能與蘋果設備無縫連接。
不甘落后的蘋果同樣在3月5日晚祭出了搭載M4芯片的MacBook Air和Mac Studio,在運算速度和神經網絡引擎AI任務處理方面均有所提升。
業界認為,PC巨頭們之所以如此孜孜不倦地推進AI PC,一方面,是他們看到了CPU的革命性升級,為AI PC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則希望通過AI技術的深度融合,提升產品競爭力。
AI PC叫好還需叫座
據了解,AI PC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特爾于2023年9月提出的。簡單來說,AI PC是指配備神經處理單元(NPU)的智能電腦,無須依賴云端算力,就能夠直接在本地高效處理AI任務。
時下,AI已成為PC和筆記本電腦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市場AI PC的出貨量穩步增長,達到580萬臺,占PC總出貨量的15%。Canalys認為,2025年這一趨勢會加速,預計整個大中華區的PC出貨量中,AI PC將占34%。
另一家咨詢公司Gartner則更加樂觀,它預測,2025年AI PC滲透率將同比激增165%,到2027年,該比例有望攀升至81%。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受益于算力增強和模型優化,端側人工智能的進步速度將呈現指數級躍升。這兩者進步的疊加效應有望在未來12個月實現3倍的整體性能提升。
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AI PC雖然給同質化嚴重的PC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機遇,但目前由于缺乏“現象級應用”,導致本地AI功能叫好難叫座。
“雖然廠商自帶的AI智能助手已能支持語音交互等功能,但感覺還是Deepseek、豆包等云端大模型更強大,且這些大模型可以直接在電腦上安裝使用。”有體驗過AI PC的消費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一位電腦門店的銷售員也向記者表示,“游戲玩家或需要設計、渲染、剪輯的專業用戶更看重電腦的處理器、內存、顯卡、電池等配置,普通用戶則會考慮性價比,很少有消費者是看中電腦的AI功能而買單的。”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許悅認為,未來AI PC的競爭將由硬件和軟件共同主導,硬件提供性能基礎和創新驅動力,而軟件則實現功能和用戶體驗的提升,只有硬件和軟件協同發展,并構建強大的生態系統,才能使AI PC在市場中取得成功。
行業或面臨新一輪洗牌
顯然,隨著NPU性能提升和開源大模型的普及,未來AI PC將覆蓋更多用戶場景,廠商競爭的焦點也會從硬件性能的提升轉向生態能力的比拼。
于是,我們看到,幾大電腦廠商都在加速AI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比如,聯想通過端側部署DeepSeek大模型升級了天禧AS系統,目前已接入1700余款AI應用,覆蓋醫療(如電子病歷分析)、法律(合同條款審核)、教育(個性化學習方案生成)等垂直領域;榮耀則選擇端側多模態模型、大語言模型和云端百模生態協同的方式來提供AI服務,推出了進化后的調校技術和YOYO助理2.0,初步搭建了創作、辦公、游戲等場景的AI原生應用生態。
業界認為,AI PC正通過端側算力突破、交互智能化和生態互聯三大方向重塑PC業,市場格局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Canalys分析師徐穎表示,對于PC廠商來說,隨著AI模型越來越高效,以及包括AI助手和代理在內的生態系統逐漸成熟,那些先行一步開發AI代理和平臺的廠商將在搶占市場份額方面具有先發優勢,而誰能率先建立起AI PC的生態體系,誰就能掌握下一代計算平臺的入口。
許悅則認為,“新興企業有機會通過技術創新、場景適配和國產化策略打破現有的市場格局,但需克服傳統廠商的規模優勢和技術壁壘。”在他看來,新一輪洗牌更可能會以“漸進式變革”方式呈現,而非全面顛覆。未來,市場或將形成“傳統巨頭主導高端、新勢力爭奪細分領域”的多元競爭態勢,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人工智能電腦”,明確“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這一表述,無疑加大了市場對AI PC產業的預期。
近來,隨著AI大模型加速落地以及芯片技術的持續提升,AI PC(人工智能個人電腦)的發展呈現加速之勢。業界認為,換機需求疊加國補激勵,AI PC有望迎來一波銷售熱潮。同時,行業競爭的焦點也會從提升硬件性能轉向比拼生態能力,市場格局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多家廠商密集發布新品
近來,為滿足消費者對智能化、高效化PC的需求,多家廠商密集發布了自家的AI PC新品。
在前不久舉行的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聯想展出了一款ThinkBook Flip AI PC概念機,支持筆記本、豎屏、分享、平板、閱讀等五種不同的使用模式,可根據需要靈活適配辦公、協作與娛樂等不同的場景。此外,它的一個核心亮點在于,擁有AI驅動的多任務處理能力——通過分屏功能,用戶可同時運行多個應用且減少對外接顯示器的依賴。
除概念機外,聯想此前已于2月25日推出YOGA AI PC元啟系列新品,其搭載的天禧個人智能體系統融合了DeepSeek端側大模型,使得電腦上用戶文檔的總結、翻譯、撰寫等操作無需調用云端大模型即可完成,成為全球首家在AI PC端側部署和運行DeepSeek大模型的AI終端品牌。
不只是聯想,國內不少廠商均爭先恐后地推出了自己的AI PC產品。
2月26日,榮耀正式發布AI PC 2.0戰略,上市了搭載最新AI能力的榮耀MagicBook Pro 14,在搜索、閱讀、創作和筆記四大應用場景下,這款筆記本電腦可以支持端側智慧搜索、隱私投屏、聲紋降噪以及榮耀筆記等AI功能。
緊接著,小米也于2月27日推出了REDMI Book Pro 2025系列,試圖憑借生態鏈優勢實現硬件算力與場景的協同。按照小米方面的說法,這款設備擁有AI視頻內容搜索、AI文檔處理等功能,用戶可以用語音搜索內容,且支持小米的生態系統,并能與蘋果設備無縫連接。
不甘落后的蘋果同樣在3月5日晚祭出了搭載M4芯片的MacBook Air和Mac Studio,在運算速度和神經網絡引擎AI任務處理方面均有所提升。
業界認為,PC巨頭們之所以如此孜孜不倦地推進AI PC,一方面,是他們看到了CPU的革命性升級,為AI PC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則希望通過AI技術的深度融合,提升產品競爭力。
AI PC叫好還需叫座
據了解,AI PC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特爾于2023年9月提出的。簡單來說,AI PC是指配備神經處理單元(NPU)的智能電腦,無須依賴云端算力,就能夠直接在本地高效處理AI任務。
時下,AI已成為PC和筆記本電腦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市場AI PC的出貨量穩步增長,達到580萬臺,占PC總出貨量的15%。Canalys認為,2025年這一趨勢會加速,預計整個大中華區的PC出貨量中,AI PC將占34%。
另一家咨詢公司Gartner則更加樂觀,它預測,2025年AI PC滲透率將同比激增165%,到2027年,該比例有望攀升至81%。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受益于算力增強和模型優化,端側人工智能的進步速度將呈現指數級躍升。這兩者進步的疊加效應有望在未來12個月實現3倍的整體性能提升。
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AI PC雖然給同質化嚴重的PC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機遇,但目前由于缺乏“現象級應用”,導致本地AI功能叫好難叫座。
“雖然廠商自帶的AI智能助手已能支持語音交互等功能,但感覺還是Deepseek、豆包等云端大模型更強大,且這些大模型可以直接在電腦上安裝使用。”有體驗過AI PC的消費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一位電腦門店的銷售員也向記者表示,“游戲玩家或需要設計、渲染、剪輯的專業用戶更看重電腦的處理器、內存、顯卡、電池等配置,普通用戶則會考慮性價比,很少有消費者是看中電腦的AI功能而買單的。”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許悅認為,未來AI PC的競爭將由硬件和軟件共同主導,硬件提供性能基礎和創新驅動力,而軟件則實現功能和用戶體驗的提升,只有硬件和軟件協同發展,并構建強大的生態系統,才能使AI PC在市場中取得成功。
行業或面臨新一輪洗牌
顯然,隨著NPU性能提升和開源大模型的普及,未來AI PC將覆蓋更多用戶場景,廠商競爭的焦點也會從硬件性能的提升轉向生態能力的比拼。
于是,我們看到,幾大電腦廠商都在加速AI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比如,聯想通過端側部署DeepSeek大模型升級了天禧AS系統,目前已接入1700余款AI應用,覆蓋醫療(如電子病歷分析)、法律(合同條款審核)、教育(個性化學習方案生成)等垂直領域;榮耀則選擇端側多模態模型、大語言模型和云端百模生態協同的方式來提供AI服務,推出了進化后的調校技術和YOYO助理2.0,初步搭建了創作、辦公、游戲等場景的AI原生應用生態。
業界認為,AI PC正通過端側算力突破、交互智能化和生態互聯三大方向重塑PC業,市場格局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Canalys分析師徐穎表示,對于PC廠商來說,隨著AI模型越來越高效,以及包括AI助手和代理在內的生態系統逐漸成熟,那些先行一步開發AI代理和平臺的廠商將在搶占市場份額方面具有先發優勢,而誰能率先建立起AI PC的生態體系,誰就能掌握下一代計算平臺的入口。
許悅則認為,“新興企業有機會通過技術創新、場景適配和國產化策略打破現有的市場格局,但需克服傳統廠商的規模優勢和技術壁壘。”在他看來,新一輪洗牌更可能會以“漸進式變革”方式呈現,而非全面顛覆。未來,市場或將形成“傳統巨頭主導高端、新勢力爭奪細分領域”的多元競爭態勢,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人工智能電腦”,明確“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這一表述,無疑加大了市場對AI PC產業的預期。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2-1210-0.htmlAI“攪動”PC市場風云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