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凌麗
萬“巳”大“集”鬧新春,非遺技藝過大年。
2月3日,正月初六,又恰逢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為慶祝首個“非遺版”春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寄托歲首美好期盼,營造濃厚節日氛圍,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舉辦“靈蛇獻瑞,非遺祈福”新春民俗集市活動,邀請十位非遺手工藝人展示非遺作品并現場DIY,讓觀眾在紀念館里“趕大集”“過大年”,一起感受非遺里的中國年。
上午十時,活動正式開始。現場的十個攤位上分別擺放著糖葫蘆、漆扇、風箏、手工香包、燈籠畫、面塑、花鳥字畫、版畫、變臉、糖畫等非遺成品,十位非遺手工藝人也在各自的攤位前邊現場制作邊為觀眾介紹非遺技藝和制作的注意事項等。種類繁多、精巧別致的非遺作品,技藝高超、妙手生花的DIY過程吸引了大量觀眾熱情圍觀。
為加強觀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八辦紀念館特別設置打卡抽獎活動并精心準備了近300份新春禮品。到場觀眾根據工作人員和指示牌的指引,到館內十處指定地點合影兩張即可抽取獎券一張,憑獎券可到相應非遺攤位領取新春禮品一份。在任一新媒體平臺按要求帶話題發文還可額外獲得一次抽獎機會。打卡活動也吸引了現場觀眾踴躍參與,活動開始不到兩小時,近300份禮品被一“搶”而空。
活動尾聲,八辦紀念館還貼心準備了觀眾DIY環節,邀請現場觀眾根據自己喜好動手制作非遺作品,體驗“指尖上”的非遺魅力。十個攤位很快就圍滿了觀眾,其中武漢青山工業版畫研究院熊慶順院長的版畫攤位最受歡迎。“青山版畫是扎根于工廠企業文化、源自武漢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版畫記錄勞動和生活,將刀刻的力度美融入每一幅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特色。”熊院長一邊介紹青山版畫的歷史淵源和藝術特色,一邊指導觀眾進行木刻體驗。
現場觀眾里,既有不少附近的“街坊”,也有眾多遠道而來的熱心市民。他們紛紛表示,之前并不太了解武漢本地的非遺技藝,看了紀念館的原創木刻藝術展,才感受到木刻的魅力。一位家長說到,小年的時候沒能參與紀念館的木刻體驗活動,今天特地帶孩子來看看,很有意思。
活動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來“捧場”。一位來自溫州的游客興奮地說到,“本來只是過來參觀打卡,想不到正趕上非遺大集,既有‘吃’的,又有‘玩’的,還看到了電視上才有的‘變臉’,太過癮了!”
近年來,武漢八辦紀念館不斷探索新模式,將以非遺技藝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紅色文化傳播,舉辦了一系列以非遺為主題的DIY社教活動,打造了多個以非遺為形式的原創展覽,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這些富有趣味的活動,不僅能讓觀眾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氛圍,也能讓當代年輕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更展現了武漢八辦紀念館對文化傳承的責任與擔當。
武漢八辦紀念館館長周靜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八辦紀念館將以此節點為契機,守正創新,再接再厲,舉辦更多融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于一體的特色展教活動,挖掘歷史資源,擦亮紅色品牌,講好中國故事,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武漢抗戰歷史,熱愛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共筑文化自信與歷史認同。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40032-0.html武漢八辦新春集市活動人氣爆棚:有“吃”有“玩”還有“變臉”!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