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科技型企業“知產”變“資產”,健全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是關鍵。近日,金融管理部門先后召開2025年工作會議,明確將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力度,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宏觀信貸政策的牽引帶動作用,進一步豐富金融產品譜系,拓寬融資渠道,支持企業通過債券、股權等市場融資,深化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改革等。
運用好貨幣政策工具
如何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傾斜?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備受市場關注。2024年4月份,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設立了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其中,1000億元額度專門用于支持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中小企業首次貸款。
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金融機構根據企業申請,參考行業主管部門提供的備選企業名單和項目清單,按照風險自擔的原則,自主決策是否發放貸款及發放貸款條件。金融機構向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人民銀行對貸款臺賬進行審核,對于在備選企業名單或項目清單內符合要求的貸款,按照貸款本金的60%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
“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有效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首貸戶,以及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12月末,銀行營銷對接項目達22000個,已簽訂貸款合同、等待企業隨時提款金額達到8389億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于1月1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擁有多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華工法利萊切焊系統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工法利萊”)生產的裝備可精準切割30厘米至40厘米厚的鋼板,目前主要用于高端船舶制造領域。
“我們了解到,華工法利萊正在推進相關項目,用于船舶大型構件的激光先進制造裝備系統研發及產業化,于是,我們第一時間向企業介紹了國家支持政策、國開行的專項貸款產品,協助企業向行業主管部門申報、納入項目清單,目前已實現1.05億元的專項貸款發放。”國家開發銀行湖北分行客戶經理陳玎玎說。
“下一步,人民銀行還將進一步完善頂層制度設計,制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導意見,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細化政策舉措,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于1月1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具體來看,一是強化正向激勵,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宏觀信貸政策的牽引帶動作用,加強與財政政策配合,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資源投入、優化信貸結構;二是提升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完善金融機構內部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豐富金融產品譜系,提升風險評估能力和金融服務技術水平;三是拓寬融資渠道,支持企業通過債券、股權等市場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豐富接力式金融服務
近年來,我國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模式更加豐富,銀行信貸、科創類債券、股權融資市場、科技保險快速發展。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國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3%。
“在科技型企業的初創期,你要看它的團隊以及領軍人物,而不是看它的財務報表,通常我們為企業發放信用貸款,等企業有了一定的成長性,要看它的未來成長趨勢,不能看過去,通常我們采用債權加股權服務模式。”南京銀行副行長周文凱近日在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辦的“2025浦江金融與發展論壇”上表示。
“從理論上講,科技創新具有高風險、高不確定性和長周期的特點,而商業銀行通常偏好低風險、穩定回報的項目,同時受制于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需要,融資期限也偏向中短期。”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說,科技型企業,特別是企業在初創期往往缺乏歷史財務數據和穩定市場表現,業務模式和市場環境變化快,傳統的風險評估方法難以適用,這種不確定性使得金融機構在風險評估與管理過程中面臨較大挑戰。
由此可見,破解風險錯配與期限錯配難題是銀行業科技金融創新與發展的關鍵。作為探索與嘗試,2016年起,我國開展“投貸聯動”試點,通過相關制度安排,將銀行信貸與股權投資相結合,由后者的投資收益抵補前者的信貸風險損失。但從實踐看,銀行信貸的風險控制邏輯與股權投資的風險投資邏輯并不匹配,相關工作仍存堵點。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近日發布的《銀行業科技金融創新與發展報告》提出,關于“投貸聯動”,由于金融領域的分業監管要求、對資本充足率的限制以及基于資產質量的考核,銀行機構參與股權投資面臨著高風險、高資本占用等問題,因此,要進一步完善監管考核等配套要求。例如,隨著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的建設推進,“貸款+認股權登記”業務模式已成為銀行開展“投貸聯動”的一種創新做法,但是,銀行獲得并登記企業發行的認股權證后,針對相關持有期間、溢價轉讓、持有到期轉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監管要求、會計制度規定、資本計量要求仍有待進一步細化明確。
搭建科技金融生態圈
除了完善監管考核等配套要求,豐富接力式金融服務還有一個著力點——搭建科技金融服務生態圈。“構建科技金融生態圈,應圍繞科技型企業的全方位需求,整合金融機構、政府部門、資本市場、科技園區、行業協會等多方資源,形成協同發展、資源共享的服務體系。”曾剛說。
“國開行北京分行與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中關村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關村科技擔保’)協同發力,探索符合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的合作模式。”國開行北京分行科技金融處副處長常江表示,中關村管委會結合中關村示范區建設發展規劃,擇優推薦科技型、先進制造業優質企業,國開行北京分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獨立評審、自主決策,為企業提供中長期信貸資金支持,中關村科技擔保為企業提供信用支持。
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雷能”)主營電力電子產品,其研發經費長期在營業收入中占比17%左右,因此,在業務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的融資需求也較大。“通過中關村管委會,國開行北京分行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對接企業,聯合中關村科技擔保提供支持,2024年以來,向新雷能發放中長期研發貸款1.2億元。”常江說,該合作模式將政府部門的組織信息優勢與國開行的資金優勢、政策性擔保公司的風險分擔能力等優勢結合起來,有效識別、支持了一批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現代服務業領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自2020年以來,國開行北京分行通過與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科技擔保的三方合作機制,已為新雷能、凱普林光電等44家企業提供支持。”常江說,通過構建市場化機制,緩解了科技型企業的信用結構搭建難題,在支持企業發展的同時也防控了風險。
搭建科技金融生態圈有哪些重點方向?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近日發布的《銀行業科技金融創新與發展報告》提出,一是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通過多方協同,整合分散的資源,提升科技金融服務的效率和精準度;二是降低信息不對稱,通過信息共享機制,緩解金融機構與科技型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三是分散風險,通過政府、金融機構、資本市場的風險分擔機制,降低科技金融業務的整體風險;四是促進科技創新,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科技成果的轉化及產業化。
來源:經濟日報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9-66471-0.html健全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2024年12月標品信托產品整體業績波動擴大 “債強股弱”左右走勢
下一篇:中小金融機構加快改革化險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