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800年歷史的麗江古城,位于滇西北,集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居民社區于一身。
在這座“活態古城”,科技與人文共舞,守正與創新并行。2024年,麗江游客量超過8000萬人次,其中智慧服務貢獻率超30%,民宿線上預訂率也從50%漲至85%。從鬧市到鄉村,麗江正以“智慧”破題,鋪陳文旅融合新圖景。
數據護古城
仲春清晨,麗江古城四方街青石板路上,一輛無人掃地車緩緩駛過,街道潔凈無塵。不遠處,5G無人巡邏車穿梭于巷弄,把所“見”畫面實時回傳至古城的“智慧大腦”——麗江古城綜合管理指揮中心。在該中心的電子大屏上,各項管理數據同步更新。
“借力‘智慧大腦’,古城的水質、噪聲、消防數據一目了然。我們15分鐘內就能處理古城運維中碰到的難題。”工作人員和姝環輕點鼠標,古城的“數字脈搏”盡在掌握。
此前,麗江古城入選國家首批“5G+智慧旅游”應用試點項目,構建起由“1張5G物聯網、1個數據中臺、N個創新應用”構成的“1+1+N”智慧體系。
為保證游客體驗與文物安全,“智慧大腦”設置了日游客量和瞬時游客容量值。“從預警到游客疏導,全程不到半小時。”古城區公安分局民警和曉明介紹,有了“智慧大腦”,入城游客暢游無礙。
在恒裕公民居博物館,每天都做直播的納西族居民阿六叔感慨:祖宅能夠原汁原味地保留,都得益于“智慧管家”。原來,麗江給古城3000多座傳統民居三維建模,實時監測風險。2024年,12處危房成功預警修復;智慧消防系統實現火災隱患“秒級響應”,火災事故率驟降78%。
在古城核心區,噪聲監測設備聯動智慧廣播,自動提醒游客“低調”,2024年夜間噪聲投訴量減少65%。依托“一部手機游云南”平臺,古城推出AR實景導航等應用,游客滿意度提升40%;智慧廁所實時顯示空位,刷臉入園“零接觸”通行,無人售貨商店自動結算……“科技讓旅行更自在。”來自重慶的游客李女士感慨說。
“流量”富田園
距離麗江古城15公里的古城區文化街道東江社區向陽居民小組,料峭春風吹醒層層桃李芳菲,道路寬敞整潔。
走進村民張會芳開的農家樂,廚房正燉著土雞,香氣四溢,她在一旁忙著擇菜,準備又一天的食材。除了土雞時蔬,羊肉、臘排骨、雞豆涼粉等“土菜肴”成了遠客百嘗不厭的舌尖鄉愁。
“我的店是2024年5月開業的,客源很穩定。”她笑道,村里安安靜靜,空氣鮮甜,客人一住就是半個來月,“流量”變成“留量”,自己家收入也不賴。院內幾間客房,溫馨舒適,推開窗戶,滿目春花。
10年前,向陽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民李貴虎立刻嗅到了商機,最先把自家農房改造成民宿。“云南大學師生來研學,夸這里‘20攝氏度的氣候最適合旅居’。”李貴虎說,他正籌劃再開一處旅居點,帶動鄰居就業。
“旅居不止于住宿,更要讓游客有沉浸式體驗。”云南省城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一眼麗江”項目負責人郭一霆表示。2024年,公司“智慧+旅居”項目落地向陽村,規劃建設納西文化民宿、路極運動基地,聯動玉龍雪山等景區,打造“客源互通”網絡;街道推出了“果園采摘+餐飲”“野生菌徒步+美食”等主題活動,村民年人均增收過萬元。
在30公里外,古城區束河街道普濟村二組也在同步蛻變。2014年,問心客棧老板娘胡麗妍在這里扎根,親歷了村里泥路變花徑、舊屋成雅舍的歷程。
“村里改造后,我家線上訂單從春節前排到暑期7月!”胡麗妍經營的7家民宿,就地吸納2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如今,村里建成16家特色民宿,還有幾家正在施工,“民宿集群”漸成規模。
“智慧文旅融入旅居產業,我們在積極探索!”普濟村二組組長洪澤林說,接下來,將發展特色民宿、開發休閑項目,為游客提供優質體驗,從而助農增收。
當5G基站隱入飛檐翹角,當大數據流淌過茶馬古道,古城麗江正再次轉身蝶變。“用數字科技守護好文化遺產的同時,也要讓群眾富起來!”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木麗說。
有著800年歷史的麗江古城,位于滇西北,集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居民社區于一身。
在這座“活態古城”,科技與人文共舞,守正與創新并行。2024年,麗江游客量超過8000萬人次,其中智慧服務貢獻率超30%,民宿線上預訂率也從50%漲至85%。從鬧市到鄉村,麗江正以“智慧”破題,鋪陳文旅融合新圖景。
數據護古城
仲春清晨,麗江古城四方街青石板路上,一輛無人掃地車緩緩駛過,街道潔凈無塵。不遠處,5G無人巡邏車穿梭于巷弄,把所“見”畫面實時回傳至古城的“智慧大腦”——麗江古城綜合管理指揮中心。在該中心的電子大屏上,各項管理數據同步更新。
“借力‘智慧大腦’,古城的水質、噪聲、消防數據一目了然。我們15分鐘內就能處理古城運維中碰到的難題。”工作人員和姝環輕點鼠標,古城的“數字脈搏”盡在掌握。
此前,麗江古城入選國家首批“5G+智慧旅游”應用試點項目,構建起由“1張5G物聯網、1個數據中臺、N個創新應用”構成的“1+1+N”智慧體系。
為保證游客體驗與文物安全,“智慧大腦”設置了日游客量和瞬時游客容量值。“從預警到游客疏導,全程不到半小時。”古城區公安分局民警和曉明介紹,有了“智慧大腦”,入城游客暢游無礙。
在恒裕公民居博物館,每天都做直播的納西族居民阿六叔感慨:祖宅能夠原汁原味地保留,都得益于“智慧管家”。原來,麗江給古城3000多座傳統民居三維建模,實時監測風險。2024年,12處危房成功預警修復;智慧消防系統實現火災隱患“秒級響應”,火災事故率驟降78%。
在古城核心區,噪聲監測設備聯動智慧廣播,自動提醒游客“低調”,2024年夜間噪聲投訴量減少65%。依托“一部手機游云南”平臺,古城推出AR實景導航等應用,游客滿意度提升40%;智慧廁所實時顯示空位,刷臉入園“零接觸”通行,無人售貨商店自動結算……“科技讓旅行更自在。”來自重慶的游客李女士感慨說。
“流量”富田園
距離麗江古城15公里的古城區文化街道東江社區向陽居民小組,料峭春風吹醒層層桃李芳菲,道路寬敞整潔。
走進村民張會芳開的農家樂,廚房正燉著土雞,香氣四溢,她在一旁忙著擇菜,準備又一天的食材。除了土雞時蔬,羊肉、臘排骨、雞豆涼粉等“土菜肴”成了遠客百嘗不厭的舌尖鄉愁。
“我的店是2024年5月開業的,客源很穩定。”她笑道,村里安安靜靜,空氣鮮甜,客人一住就是半個來月,“流量”變成“留量”,自己家收入也不賴。院內幾間客房,溫馨舒適,推開窗戶,滿目春花。
10年前,向陽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民李貴虎立刻嗅到了商機,最先把自家農房改造成民宿。“云南大學師生來研學,夸這里‘20攝氏度的氣候最適合旅居’。”李貴虎說,他正籌劃再開一處旅居點,帶動鄰居就業。
“旅居不止于住宿,更要讓游客有沉浸式體驗。”云南省城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一眼麗江”項目負責人郭一霆表示。2024年,公司“智慧+旅居”項目落地向陽村,規劃建設納西文化民宿、路極運動基地,聯動玉龍雪山等景區,打造“客源互通”網絡;街道推出了“果園采摘+餐飲”“野生菌徒步+美食”等主題活動,村民年人均增收過萬元。
在30公里外,古城區束河街道普濟村二組也在同步蛻變。2014年,問心客棧老板娘胡麗妍在這里扎根,親歷了村里泥路變花徑、舊屋成雅舍的歷程。
“村里改造后,我家線上訂單從春節前排到暑期7月!”胡麗妍經營的7家民宿,就地吸納2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如今,村里建成16家特色民宿,還有幾家正在施工,“民宿集群”漸成規模。
“智慧文旅融入旅居產業,我們在積極探索!”普濟村二組組長洪澤林說,接下來,將發展特色民宿、開發休閑項目,為游客提供優質體驗,從而助農增收。
當5G基站隱入飛檐翹角,當大數據流淌過茶馬古道,古城麗江正再次轉身蝶變。“用數字科技守護好文化遺產的同時,也要讓群眾富起來!”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木麗說。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2-1331-0.html云南麗江:數字密碼“智繪”文旅融合新圖景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