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消息,長期護理保險自2016年啟動試點八年來,全國49個城市試點工作穩步推進,階段目標已基本實現。截至2024年底,全國超過1.8億人參保,累計超過260萬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億元,不僅改善了失能人員的生存質量,更減輕了家庭負擔。
長期護理保險被稱為繼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五大險種之后的第六險。與基本醫保不同,長護險主要用于保障基本生活照料和相關醫療護理所支付的費用。
今年,浙江湖州將全面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不超過90元,其中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30元,與基本醫保費用同步征繳;職工醫保個人繳費45元,通過醫保個人賬戶代扣代繳。目前,湖州市長護險保障對象為重度失能人員。對于居家護理人群,護理機構上門服務,醫保部門每月支付給護理機構1200元;住在護理機構的人群,醫保部門按照每人每天50元的標準支付給機構。
近年來,各試點城市不斷完善基金籌措機制和待遇保障機制,確保失能群眾能夠及時兌現待遇、享受服務。在全國首批試點城市成都,長期護理保險已經實現了全民覆蓋,保障范圍已由重度失能人員擴展到中度失能人員。
養老護理員:
失能老人溫暖的依靠
據統計,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失能、半失能的約占40%左右,他們不同程度地需要醫療護理和長期照護服務。對于他們來說,養老護理員就是他們身邊溫暖的依靠。
上午10時,養老護理員李菊騎著電瓶車,來到成都市武侯區居民秦仲麟老人家里。
今年90歲的秦仲麟老人患有患高血壓、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去年8月向當地醫保局提出長護險申請,被評定為重度失能一級。養老機構派護理員李菊上門服務,每月上門5次,每次服務兩個小時。
養老護理員 李菊:剛開始來的時候,她的雙下肢水腫特別厲害,她每天都會用拐杖,她的手臂也會非常疼,通過我每一次來給她進行各個關節的護理,現在她用拐杖完全是沒有問題了,雙下肢水腫有明顯的好轉。
李菊負責照顧的失能失智老人有30多位。她說,跟老年人相處很快樂,這份工作讓她變得更有愛心,更有耐心。目前成都市有近6000人拿到了養老護理員證書,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養老護理員隊伍中來。
成都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 唐敏: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激勵機制,抓好我們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我們的養老護理員的持證上崗率能夠達到60%以上。
長護險擴面在即
還有哪些短板需補齊?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長護險擴大覆蓋面已提上日程。當前,國家醫保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以建立獨立險種、制度覆蓋全民、政策規范統一、契合我國國情為目標,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確保制度全面覆蓋、落地實施之時,失能群眾能夠及時兌現待遇、享受服務。
長護險擴面在即,當前還面臨哪些難點需要突破?
調查顯示,我國失能失智老年群體約有4500萬人,而持證的養老護理員只有50萬人。按照國家標準養老護理員與老人的比例1:4計算,潛在的護理人才需求將達1000萬以上。
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 劉遠立:通過我們全國的調查,老年人的意愿,87%還是愿意在家里得到照護服務,這個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有大量的規范培訓的護理員,這個隊伍要繼續加強。
從八年試點情況來看,長護險面臨的痛點之一是資金來源的可持續性。目前,90%以上試點地區的籌資都來自醫保基金劃轉,尚未形成獨立的籌資體系。“錢從哪兒來”是很多地區面臨的難題。
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 劉遠立:我們從全世界來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保費的繳費是必須的。另外財政予以一定的支出也是必要的。我們團隊在全國6個城市的5000多人的入戶調查,70%以上都表示愿意,籌資的額度在他們的意愿中每年大概是50到100元不等。
專家建議,應該加快建立客觀科學的第三方失能等級評估制度,以便精準確定哪些人可以享受哪種等級的長護險待遇。
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 劉遠立:建立了等級的評估制度,失能程度越重,當然保障程度也越高。還有一個考量,它還考慮家庭支付能力的評估,同樣的失能等級,如果家庭條件越差,保障程度也就越高。
(總臺央視記者 龍曉勤 鄭軼)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40096-0.html全國超過1.8億人參加長期護理保險,這些短板仍需補齊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